《姑妄言》研究—兼从与《红楼梦》对比中论其文学史地位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言 | 第9-15页 |
| 第一章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思想性比较 | 第15-36页 |
| 第一节 《姑妄言》与《红楼梦》共同的思想源头 | 第15-24页 |
| 一 两部小说对传统小说思想核心的继承 | 第17-20页 |
| 二 明清情色小说潮流对两部小说的影响 | 第20-24页 |
| 第二节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政治抒愤倾向 | 第24-30页 |
| 一 《姑妄言》的政治抒愤倾向考证 | 第24-28页 |
| 二 《红楼梦》的政治抒愤倾向索隐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 第30-36页 |
| 一 《姑妄言》的因果思想 | 第31页 |
| 二 《红楼梦》的悲剧思想 | 第31-32页 |
| 三《姑妄言》因果思想与《红楼梦》悲剧思想的比较 | 第32-36页 |
| 第二章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比较 | 第36-56页 |
| 第一节 《姑妄言》的重要人物形象 | 第40-49页 |
| 一 钟情 | 第41-43页 |
| 二 “宦、贾、童” | 第43-49页 |
| 第二节 《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形象 | 第49-52页 |
| 一 贾宝玉 | 第49-51页 |
| 二 王熙凤 | 第51-52页 |
| 第三节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形象比较 | 第52-56页 |
| 一 钟情与贾宝玉的比较 | 第52-53页 |
| 二 “宦、贾、童”与王熙凤的比较 | 第53-56页 |
| 第三章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艺术手法比较 | 第56-65页 |
| 第一节 《姑妄言》的重要艺术手法 | 第56-59页 |
| 一 《姑妄言》的谐音命名法 | 第56-57页 |
| 二 《姑妄言》的象征手法 | 第57-59页 |
| 第二节 《红楼梦》的重要艺术手法 | 第59-61页 |
| 一 《红楼梦》的谐音运用 | 第59页 |
| 二 《红楼梦》的象征手法 | 第59-61页 |
| 第三节 《姑妄言》和《红楼梦》的重要艺术手法比较 | 第61-65页 |
| 一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谐音法比较 | 第61-64页 |
| 二 《姑妄言》与《红楼梦》的象征手法比较 | 第64-65页 |
| 结语:《姑妄言》文学史地位之我见 | 第65-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