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真情与英雄事业--论《儿女英雄传》的“真英雄”理想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康略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文康家世、生平 | 第9-12页 |
一、文康家世 | 第9-10页 |
二、文康生平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文康的“天理人情”思想 | 第14-18页 |
第二章 世情小说——《儿女英雄传》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借侠义讲世情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的现实批判性 | 第20-27页 |
一、官场的黑暗 | 第20-23页 |
二、科举的弊端 | 第23-25页 |
三、社会风气的衰微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侠女的女性回归 | 第27-45页 |
第一节 女子的男性化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女子男性化的原因 | 第29-33页 |
一、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尚奇求新的心理 | 第30-31页 |
三、平民化的审美需求 | 第31页 |
四、男子的补偿心理 | 第31-32页 |
五、儒家传统的呼唤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清小说中女侠的伦理化 | 第33-36页 |
一、历史使命的赋予 | 第33-34页 |
二、行侠的正义性说明 | 第34页 |
三、浓厚的忠孝观念 | 第34-35页 |
四、强烈的贞节观念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十三妹的女性回归 | 第36-42页 |
一、行侠非本意 | 第37-39页 |
二、不可逾越的传统伦理道德 | 第39-40页 |
三、男子虚荣心理的满足 | 第40-41页 |
四、文康的“真英雄”标准 | 第41-42页 |
第五节 贤德女子张金凤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男子的绝对主权 | 第45-57页 |
第一节 男子的女性化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男子女性化的原因 | 第47-52页 |
一、妾妇意识的深远影响 | 第47-48页 |
二、男风盛行的社会风气 | 第48-50页 |
三、创作程式的因袭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男子的绝对主权 | 第52-54页 |
第四节 醇儒安学海 | 第54-57页 |
一、文康的自身写照 | 第54-55页 |
二、封建道德的卫士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谢辞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