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系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4页 |
1.4 本文结构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第15-22页 |
2.1 Swing 介绍 | 第15页 |
2.1.1 Swing 概述 | 第15页 |
2.1.2 Swing 技术的优点 | 第15页 |
2.2 Spring 介绍 | 第15-18页 |
2.2.1 Spring 概述 | 第15-16页 |
2.2.2 Spring 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2.2.3 Spring 的优点 | 第17-18页 |
2.3 Hibernate 介绍 | 第18-21页 |
2.3.1 Hibernate 概述 | 第18-19页 |
2.3.2 Hibernate 的缓存管理 | 第19-20页 |
2.3.3 Hibernate 的优点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26页 |
3.1 系统需求背景 | 第22页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第22-24页 |
3.2.1 托运单信息管理 | 第22页 |
3.2.2 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管理 | 第22-23页 |
3.2.3 厂商信息管理 | 第23-24页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24-25页 |
3.3.1 可用性/易用性需求 | 第25页 |
3.3.2 安全性/保密性需求 | 第25页 |
3.3.3 系统稳定性需求 | 第25页 |
3.3.4 系统硬件配置需求 | 第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26-41页 |
4.1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 | 第26页 |
4.2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 第26-28页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28-37页 |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和目标 | 第28页 |
4.3.2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第28-32页 |
4.3.3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第32-33页 |
4.3.4 数据表结构设计 | 第33-37页 |
4.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第37-40页 |
4.4.1 托运单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4.4.2 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页 |
4.4.3 厂商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 第38-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第41-63页 |
5.1 系统架构 | 第41-42页 |
5.2 基于 Hibernate 的数据存取操作的实现 | 第42-46页 |
5.2.1 Hibernate 数据操作流程 | 第42-43页 |
5.2.2 Hibernate 实体映射 | 第43-44页 |
5.2.3 具体实现 | 第44-46页 |
5.3 Ioc 在系统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5.3.1 IoC 原理 | 第46页 |
5.3.2 基于 IoC 实现依赖注入 | 第46-47页 |
5.4 使用 Log4j 进行日志记录 | 第47-49页 |
5.4.1 Log4j 组件 | 第47-49页 |
5.4.2 Log4j 组件的应用 | 第49页 |
5.5 托运单信息管理模块 | 第49-53页 |
5.5.1 托运单信息管理的业务逻辑实现 | 第50-51页 |
5.5.2 托运单信息管理的运行界面 | 第51-53页 |
5.6 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管理模块 | 第53-57页 |
5.6.1 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管理的业务逻辑实现 | 第53-55页 |
5.6.2 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管理的运行界面 | 第55-57页 |
5.7 厂商信息管理模块 | 第57-60页 |
5.7.1 厂商信息管理的业务逻辑层实现 | 第57-58页 |
5.7.2 厂商信息管理的运行界面 | 第58-60页 |
5.8 车辆选型优化模型的实现 | 第60-62页 |
5.8.1 车辆选型优化模型的提出 | 第60-61页 |
5.8.2 车辆选型优化模型算法及实现 | 第61-6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63-68页 |
6.1 测试对象与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6.1.1 测试对象 | 第63页 |
6.1.2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6.2 测试结果 | 第64-67页 |
6.2.1 功能测试 | 第64-67页 |
6.2.2 兼容性测试 | 第6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总结 | 第68-69页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