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2 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 | 第13-22页 |
2.1 隐私及隐私权 | 第13-14页 |
2.2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的特征 | 第14-17页 |
2.2.1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的主体—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 第14-15页 |
2.2.2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的客体—金融服务中的个人隐私信息 | 第15页 |
2.2.3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的内容—知情、要求保密、支配及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15-17页 |
2.3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2.3.1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的一般理论 | 第17-19页 |
2.3.2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的特殊缘由 | 第19-22页 |
3 国外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之考察 | 第22-28页 |
3.1 美国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之法律保护 | 第22-24页 |
3.2 欧盟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之法律保护 | 第24-25页 |
3.3 瑞士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之法律保护 | 第25-26页 |
3.4 国外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4 我国金融业务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及其法律原因 | 第28-36页 |
4.1 金融业务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 | 第28-30页 |
4.1.1 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被收集、利用之知情权 | 第28-29页 |
4.1.2 侵犯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完整之要求保密权 | 第29页 |
4.1.3 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自控、自决之支配权 | 第29-30页 |
4.1.4 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被不当泄露、侵害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30页 |
4.2 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易受侵犯的法律原因 | 第30-36页 |
4.2.1 现行法律制度有关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的主要规定 | 第31-32页 |
4.2.2 现行法律制度在金融业务中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缺陷 | 第32-36页 |
5 完善我国金融业务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对策 | 第36-40页 |
5.1 完善金融业务中的隐私权保护立法 | 第36-37页 |
5.2 强化民事赔偿责任的公平协调作用 | 第37页 |
5.3 强化诱致性制度供给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 第37-38页 |
5.4 强化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 第38-40页 |
5.4.1 明确把金融隐私信息保护作为监管目标 | 第38-39页 |
5.4.2 强化金融监管机构职责 | 第39-40页 |
6 结语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