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的兴起 | 第11-18页 |
| (一) 身份归责原则的缘起 | 第11-13页 |
| (二) 身份归责原则的核心:契约身份责任 | 第13-16页 |
| 1. 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归责基础在于契约身份 | 第14-15页 |
| 2. 公司法中的契约身份责任具有相对稳定性 | 第15-16页 |
| (三) 身份归责原则的性质 | 第16-18页 |
| 二、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法理探析 | 第18-34页 |
| (一)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依据 | 第18-23页 |
| 1. 传统民法归责原则在公司法上不完全适用 | 第18-21页 |
| 2. 公司法上的身份可以作为调整公司关系的有效工具 | 第21-23页 |
| (二)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价值 | 第23-31页 |
| 1. 身份归责原则是公司法公法和组织法两种属性的反映 | 第24-26页 |
| 2. 身份归责原则揭示了股权的身份性要求 | 第26-28页 |
| 3. 身份归责原则的确立是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要求和体现 | 第28-31页 |
| (三) 公司法中确立身份归责原则的法律意义 | 第31-34页 |
| 三、公司法身份归责原则与民法归责原则的关系 | 第34-39页 |
| (一) 补充关系 | 第34页 |
| (二) 并列关系 | 第34-36页 |
| (三) 前置统一关系 | 第36-38页 |
| (四) 小结 | 第38-39页 |
| 四、完善公司法中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建议 | 第39-48页 |
| (一) 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体现 | 第39-43页 |
| 1. 设立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发起人、其余发起人和认股人的身份责任 | 第40-41页 |
| 2. 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的身份责任 | 第41-43页 |
| 3. 公司清算组及其成员的身份责任 | 第43页 |
| (二) 身份归责原则的立法构建和完善 | 第43-48页 |
| 1. 适用范围 | 第44页 |
| 2. 适用方法 | 第44-45页 |
| 3. 责任形态 | 第45-46页 |
| 4. 抗辩事由 | 第46页 |
| 5.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 第46-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