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第13-18页 |
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3. 简要的评价 | 第17-18页 |
(三) 本项研究的方法、结构及创新 | 第18-21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 框架结构 | 第18-19页 |
3. 创新意图 | 第19-21页 |
二、城市社区治理相关理论阐释 | 第21-35页 |
(一) 社区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1. 社区的定义 | 第21-22页 |
2. 社区存在的要素 | 第22-23页 |
(二) 治理的基本概念 | 第23-25页 |
1. 治理的含义 | 第23-24页 |
2. 治理概念的理论观点 | 第24-25页 |
(三) 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 | 第25-31页 |
1. 城市社区治理的含义 | 第25页 |
2. 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 | 第25-31页 |
(四) 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1. 国家社会理论 | 第31页 |
2. 公民社会理论 | 第31-32页 |
3. 基层民主理论 | 第32页 |
4. 社区自治理论 | 第32-33页 |
5.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3-34页 |
6.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4-35页 |
三、城市社区治理状况分析——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 第35-47页 |
(一) 龙岗区概况 | 第35页 |
1. 经济发展情况 | 第35页 |
2. 未来发展定位 | 第35页 |
(二) 龙岗区社区治理的做法及成效 | 第35-40页 |
1. 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 | 第35-38页 |
2. 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38-40页 |
(三) 龙岗区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7页 |
1. 社区治理理念认识不到位 | 第41-42页 |
2. 社区治理战略统筹不充分 | 第42页 |
3. 社区治理机制建设不完备 | 第42-44页 |
4. 社区治理项目内容不均衡 | 第44页 |
5. 社区治理手段方式不灵活 | 第44-45页 |
6. 社区治理资源配置不科学 | 第45-47页 |
四、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与启示 | 第47-54页 |
(一)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 | 第47-50页 |
1. 美国、澳大利亚社区治理的模式 | 第47-49页 |
2. 新加坡社区治理的模式 | 第49页 |
3. 日本社区治理的模式 | 第49-50页 |
(二) 国外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4页 |
1.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特征 | 第50-51页 |
2. 城市社区治理人性化的需求 | 第51-52页 |
3. 城市社区治理科学化的流程 | 第52-54页 |
五、改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探讨 | 第54-62页 |
(一) 统筹制定社区建设远景规划和标准体系 | 第54-55页 |
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 第54-55页 |
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第55页 |
3. 合理划分各级事权 | 第55页 |
(二) 构建“一核双轮三系统”的新型社区治理体制 | 第55-58页 |
1. 坚持社区党委领导核心 | 第56-57页 |
2. 结合行政主导和社区自治 | 第57-58页 |
3. 发挥好三个系统的作用 | 第58页 |
(三) 促进社区治理手段多样化、现代化 | 第58-60页 |
1. 推广运用市场化手段 | 第58页 |
2. 推动社区治理法治化 | 第58-59页 |
3.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 第59页 |
4. 提升治理信息化水平 | 第59-60页 |
(四) 保障社区治理的运营管理经费 | 第60-61页 |
1. 加强行政管理服务的经费保障 | 第60页 |
2. 统筹全区社区建设和运作资金 | 第60页 |
3. 加强社区薄弱环节的资金保障 | 第60-61页 |
(五) 加强社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 | 第61-62页 |
1. 下沉力量,实现属地管理 | 第61页 |
2. 整合资源,实现减员增薪 | 第61页 |
3. 科学管理,实现提质提效 | 第61页 |
4. 加强培训,实现能力提升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