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2 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家庭旅馆概述 | 第18-24页 |
2.1 地域主义 | 第18-19页 |
2.1.1 地域主义 | 第18页 |
2.1.2 狭义地域主义和具象地域主义 | 第18-19页 |
2.2 批判性地域主义 | 第19-21页 |
2.2.1 批判性地域主义之理论起源和发展 | 第19-20页 |
2.2.2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特征 | 第20-21页 |
2.3 批判地域主义与地域主义的区别 | 第21-22页 |
2.4 家庭旅馆 | 第22-23页 |
2.5 批判性地域主义与家庭旅馆空间设计的关联性 | 第23-24页 |
3 批判性地域主义家庭旅馆空间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第24-37页 |
3.1 设计原则 | 第24-29页 |
3.1.1 基于环境特征的整体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3.1.2 借鉴传统建构手法的原则 | 第26-27页 |
3.1.3 尊重场所精神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4 体现真正地域情感的原则 | 第28-29页 |
3.2 设计方法 | 第29-36页 |
3.2.1 体现地域文化精神的本质 | 第29-31页 |
3.2.2 体现当地传统民居的空间特点 | 第31-32页 |
3.2.3 注重家庭旅馆空间装饰与细节的表达 | 第32-33页 |
3.2.4 低技术与适宜技术的制造策略 | 第33-34页 |
3.2.5 传统元素和地域符号的简化提炼和抽象变异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家庭旅馆空间设计要素 | 第37-50页 |
4.1 批判性地域主义家庭旅馆类型 | 第37-39页 |
4.1.1 旧建筑改造 | 第37-38页 |
4.1.2 新建筑创作 | 第38-39页 |
4.2 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家庭旅馆空间设计要素 | 第39-47页 |
4.2.1 形式选择 | 第39-40页 |
4.2.2 材料运用 | 第40-43页 |
4.2.3 地方性传统技艺的运用 | 第43-44页 |
4.2.4 色彩的运用 | 第44-45页 |
4.2.5 采光通风等因素的运用 | 第45-47页 |
4.3 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家庭旅馆空间设计影响因素 | 第47-50页 |
4.3.1 人在家庭旅馆中的心理因素 | 第47-48页 |
4.3.2 人在家庭旅馆中的行为因素 | 第48-50页 |
5 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家庭旅馆空间设计表现形式 | 第50-65页 |
5.1 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家庭旅馆设计中的空间组织与流线 | 第50-51页 |
5.1.1 空间组织关系 | 第50-51页 |
5.1.2 空间流线处理 | 第51页 |
5.2 批判性地域主义家庭旅馆功能空间设计 | 第51-55页 |
5.2.1 客房设计 | 第52页 |
5.2.2 公共空间设计 | 第52-54页 |
5.2.3 庭院设计 | 第54-55页 |
5.3 批判性地域主义家庭旅馆空间界面设计 | 第55-59页 |
5.3.1 家庭旅馆室内顶面设计 | 第55-57页 |
5.3.2 家庭旅馆室内墙面设计 | 第57-59页 |
5.3.3 家庭旅馆室内地面设计 | 第59页 |
5.4 批判性地域主义家庭旅馆空间软装设计 | 第59-65页 |
5.4.1 家具 | 第60-62页 |
5.4.2 布艺织物 | 第62页 |
5.4.3 陈设品 | 第62-64页 |
5.4.4 植物花艺 | 第64-65页 |
6 设计实践 | 第65-82页 |
6.1 设计过程分析 | 第65-72页 |
6.1.1 自然条件分析 | 第65-70页 |
6.1.2 人文条件分析 | 第70-71页 |
6.1.3 心理行为模式分析 | 第71-72页 |
6.1.4 建筑功能分析 | 第72页 |
6.2 设计相关图纸 | 第72-80页 |
6.2.1 家庭旅馆空间意向图 | 第72-73页 |
6.2.2 家庭旅馆建筑效果图 | 第73-75页 |
6.2.3 家庭旅馆室内效果图 | 第75-80页 |
6.3 设计评价 | 第80-82页 |
7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