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上隅角瓦斯的治理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采空区瓦斯的治理现状 | 第13-14页 |
1.2.3 采空区流场分布和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17-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主要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2 采空区瓦斯运移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0-42页 |
2.1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 第20-35页 |
2.1.1 建立控制方程 | 第21-23页 |
2.1.2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3-24页 |
2.1.3 湍流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24-26页 |
2.1.4 湍流数值计算 | 第26-28页 |
2.1.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28-29页 |
2.1.6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29-30页 |
2.1.7 离散方程的建立 | 第30-32页 |
2.1.8 离散方程的求解 | 第32-35页 |
2.1.9 判断解的收敛性 | 第35页 |
2.2 多孔介质的理论基础 | 第35-38页 |
2.2.1 多孔介质的定义 | 第35页 |
2.2.2 多孔介质的性质 | 第35-37页 |
2.2.3 多孔介质的模型假设条件 | 第37-38页 |
2.2.4 多孔介质的特性 | 第38页 |
2.3 FLUENT软件介绍及多孔介质在FLUENT的设置 | 第38-41页 |
2.3.1 FLUENT软件及功能介绍 | 第38-39页 |
2.3.2 FLUENT软件的组成 | 第39页 |
2.3.3 FLUENT软件求解步骤 | 第39-40页 |
2.3.4 求解器的选择 | 第40页 |
2.3.5 多孔介质在FLUENT中的设定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2-58页 |
3.1 采空区瓦斯运移的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3.2 工作面上的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3.3 工作面与采空区的物理模型的确定 | 第45-49页 |
3.3.1 边界条件 | 第47页 |
3.3.2 网格的划分 | 第47-49页 |
3.3.3 选择离散格式 | 第49页 |
3.4 U型通风方式对采空区瓦斯分布和风流分布的影响 | 第49-57页 |
3.4.1 U型通风方式对采空区瓦斯分布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3.4.2 U型通风方式对采空区风流分布对比分析 | 第53-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不同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流场分布及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 | 第58-76页 |
4.1 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方式 | 第58-60页 |
4.1.1 U型通风的物理模型 | 第58-59页 |
4.1.2 Y型通风的物理模型 | 第59页 |
4.1.3 J型通风的物理模型 | 第59-60页 |
4.2 Y型通风方式下综采面采空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0-67页 |
4.2.1 Y型通风的物理模型 | 第60页 |
4.2.2 Y型通风的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4.2.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4.3 J型通风方式下综采面采空区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74页 |
4.3.1 J型通风的物理模型 | 第67-68页 |
4.3.2 J型通风边界条件 | 第68-69页 |
4.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9-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