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RFID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2 RFID认证协议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础知识介绍 | 第19-32页 |
2.1 密码学相关知识 | 第19-27页 |
2.1.1 哈希函数 | 第19-22页 |
2.1.2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 第22-25页 |
2.1.3 随机数 | 第25-26页 |
2.1.5 可证明安全理论 | 第26-27页 |
2.2 RFID系统概述 | 第27-31页 |
2.2.1 RFID系统的组成 | 第27-29页 |
2.2.2 RFID系统的分类 | 第29-30页 |
2.2.3 RFID系统常见的安全问题 | 第30-31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的RFID群证明协议 | 第32-48页 |
3.1 一种基于ECC的RFID群证明协议 | 第32-39页 |
3.1.1 Lin等人设计的RFID群证明协议 | 第32-37页 |
3.1.2 Ko等人提出的改进协议 | 第37-39页 |
3.2 多标签环境下基于ECC的RFID群证明认证协议 | 第39-47页 |
3.2.1 BLS签名体制 | 第39-40页 |
3.2.2 新协议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3 协议所用符号及初始密钥分配 | 第41页 |
3.2.4 EBAP协议的认证流程 | 第41-43页 |
3.2.5 协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 第43-46页 |
3.2.6 协议的进一步优化 | 第46-47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RFID限定距离认证协议 | 第48-64页 |
4.1 RFID限定距离认证协议分析 | 第49-55页 |
4.1.1 Brandsand等人提出的限定距离认证协议 | 第49-50页 |
4.1.2 HPO协议 | 第50-51页 |
4.1.3 HPO协议的改良 | 第51-55页 |
4.2 新型RFID限定距离认证协议 | 第55-63页 |
4.2.1 认证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4.2.2 协议中的符号与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4.2.3 协议的认证流程 | 第57-59页 |
4.2.4 协议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 第59-63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新协议中RFID系统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64-71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64-65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65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5-70页 |
5.3.1 多标签环境下基于ECC的RFID群证明协议 | 第65-68页 |
5.3.2 对标签匿名的RFID限定距离认证协议的实验结果 | 第68-70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