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探索 | 第18-20页 |
2.2.1 协同论 | 第18-19页 |
2.2.2 系统论 | 第19页 |
2.2.3 协同进化理论 | 第19页 |
2.2.4 产业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5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 第20页 |
2.2.6 二元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9页 |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3.2 研究区现代农业概况 | 第24-26页 |
3.3 研究区旅游业概况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研究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度模型构建 | 第29-39页 |
4.1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2页 |
4.1.1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9-30页 |
4.1.2 指标选取依据 | 第30-32页 |
4.1.3 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2页 |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33页 |
4.2.1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32-33页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3页 |
4.3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复杂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构建 | 第33-35页 |
4.3.1 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 第33-35页 |
4.3.2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复杂系统协同度模型 | 第35页 |
4.4 研究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度与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5-37页 |
4.4.1 分析方法的采用 | 第35-36页 |
4.4.2 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5章 研究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评价 | 第39-52页 |
5.1 研究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评价 | 第39-47页 |
5.1.1 基础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39-40页 |
5.1.2 基础数据的预处理 | 第40-41页 |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5.1.4 协同度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3-47页 |
5.2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7-51页 |
5.2.1 灰色关联分析变量的说明 | 第47页 |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47-50页 |
5.2.3 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果分析与策略建议 | 第52-55页 |
6.1 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6.1.1 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两个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角度 | 第52页 |
6.1.2 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复杂系统协同度角度 | 第52页 |
6.1.3 复杂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角度 | 第52-53页 |
6.2 策略建议 | 第53-55页 |
6.2.1 培育综合性产业,延长产业链 | 第53页 |
6.2.2 提高产业“互联网+”和现代化水平 | 第53-54页 |
6.2.3 加大沿黄河地区的开发力度,增强资源点的串联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