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一、材料 | 第15-18页 |
二、方法 | 第18-31页 |
1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初步鉴定 | 第18-19页 |
1.1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SDS-PAGE鉴定 | 第18-19页 |
1.2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免疫印迹鉴定 | 第19页 |
1.3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质谱鉴定 | 第19页 |
2 结合珠蛋白层析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 第19-21页 |
2.1 PEG沉淀法 | 第19-20页 |
2.2 硫酸铵沉淀法 | 第20页 |
2.3 利凡诺-盐析组合法 | 第20-21页 |
3 结合珠蛋白层析精制方法的比较 | 第21-26页 |
3.1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条的件比较筛选 | 第21-23页 |
3.2 QMA Spherosil M层析条件的比较筛选 | 第23-24页 |
3.3 Q-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条件的比较筛选 | 第24-26页 |
4 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 | 第26-28页 |
4.1 血红蛋白标准品的制备 | 第26页 |
4.2 结合珠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26-27页 |
4.3 Native-PAGE方法测定结合珠蛋白活性 | 第27-28页 |
4.4 温育对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的影响 | 第28页 |
5 结合珠蛋白制备与鉴定 | 第28-31页 |
5.1 层析制备结合珠蛋白 | 第28-29页 |
5.2 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 | 第29页 |
5.3 免疫印迹鉴定 | 第29-30页 |
5.4 质谱鉴定 | 第30-31页 |
三、结果 | 第31-53页 |
1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初步鉴定 | 第31-32页 |
1.1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SDS-PAGE分析 | 第31页 |
1.2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 第31-32页 |
1.3 Cohn组分Ⅳ中结合珠蛋白质谱分析 | 第32页 |
2 沉淀法前处理纯化工艺的比较及分析 | 第32-34页 |
2.1 三种前处理方法所收集沉淀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2.2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SDS-PAGE电泳结果 | 第33-34页 |
3 层析法后处理纯化工艺的比较与优化 | 第34-45页 |
3.1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 | 第34-38页 |
3.2 QMA Spherosil M层析方法 | 第38-42页 |
3.3 Q-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 | 第42-45页 |
4 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 | 第45-49页 |
4.1 血红蛋白的制备 | 第46页 |
4.2 结合珠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46-47页 |
4.3 Native-PAGE测定结合珠蛋白的活性 | 第47-48页 |
4.4 温育对结合珠蛋白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5 结合珠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 第49-53页 |
5.1 Q-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制备结合珠蛋白 | 第49-50页 |
5.2 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5.3 免疫印迹分析 | 第51-52页 |
5.4 质谱分析 | 第52-53页 |
四、讨论 | 第53-61页 |
1 结合珠蛋白分型与纯化 | 第53-54页 |
2 Cohn组分Ⅳ结合珠蛋白层析前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3 Cohn组分Ⅳ结合珠蛋白层析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 第55-58页 |
4 结合珠蛋白活性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缩略词表 | 第68-69页 |
综述 结合珠蛋白研究进展 | 第6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