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中北部古近系储层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研究区勘探现状 | 第11-12页 |
| ·储层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砂体预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6页 |
| ·研究工区位置 | 第18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0页 |
| ·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 第18-20页 |
| ·基本构造格局 | 第20页 |
| ·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 | 第20-24页 |
| ·层序地层单元划分 | 第20-21页 |
|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 第21-24页 |
| ·沉积背景及沉积体系 | 第24-26页 |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24页 |
| ·沉积体系及发育特征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 | 第26-39页 |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6-29页 |
| ·孔店组—沙四段储层 | 第26-27页 |
| ·沙三段储层 | 第27-28页 |
| ·沙二段储层 | 第28页 |
| ·沙一段储层 | 第28页 |
| ·东三段—东二段储层 | 第28-29页 |
| ·东一段储层 | 第29页 |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9-33页 |
| ·沙三段储层 | 第29-30页 |
| ·沙二段储层 | 第30-31页 |
| ·沙一段储层 | 第31页 |
| ·东三段—东二段储层 | 第31-32页 |
| ·东一段储层 | 第32-33页 |
| ·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 第33-39页 |
| ·孔隙结构及孔隙组合类型 | 第33-36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储层分布特征 | 第39-66页 |
| ·储层成因类型及特征 | 第39-44页 |
| ·冲积扇 | 第39页 |
| ·辫状河三角洲 | 第39-41页 |
| ·湖泊 | 第41-42页 |
| ·辫状河 | 第42-43页 |
| ·曲流河 | 第43-44页 |
| ·各层段钻遇砂岩厚度特征 | 第44-49页 |
| ·孔店组钻遇砂岩厚度 | 第44页 |
| ·沙四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4页 |
| ·沙三下亚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4-45页 |
| ·沙三中亚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5页 |
| ·沙三上亚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5-46页 |
| ·沙二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6-47页 |
| ·沙一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7页 |
| ·东三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7页 |
| ·东二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7-48页 |
| ·东一段钻遇砂岩厚度 | 第48-49页 |
| ·各层段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49-66页 |
| ·孔店组—沙四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0页 |
| ·沙三下亚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0页 |
| ·沙三中亚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0-51页 |
| ·沙三上亚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1-54页 |
| ·沙二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4-57页 |
| ·沙一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57-60页 |
| ·东三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60-62页 |
| ·东二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62-65页 |
| ·东一段砂体平面展布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成岩作用研究 | 第66-74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66-69页 |
| ·压实作用 | 第66页 |
| ·胶结作用 | 第66-69页 |
| ·交代蚀变作用 | 第69页 |
| ·溶解作用 | 第69页 |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69-72页 |
| ·成岩相研究 | 第72-74页 |
| ·成岩相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72页 |
| ·成岩相类型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储层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74-93页 |
| ·储层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74-76页 |
| ·储集性能 | 第74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74页 |
| ·砂岩百分含量 | 第74页 |
| ·砂体成因类型 | 第74-75页 |
| ·成岩相带 | 第75页 |
| ·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 第75-76页 |
| ·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特征 | 第76-84页 |
| ·孔店组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6页 |
| ·沙四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6页 |
| ·沙三下亚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6-77页 |
| ·沙三中亚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7页 |
| ·沙三上亚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7-78页 |
| ·沙二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8-79页 |
| ·沙一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79-81页 |
| ·东三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81-82页 |
| ·东二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82-83页 |
| ·东一段储层评价及平面展布 | 第83-84页 |
| ·有利区带预测 | 第84-93页 |
| ·孔店组有利区带预测 | 第84-85页 |
| ·沙四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5页 |
| ·沙三下亚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5页 |
| ·沙三中亚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5-86页 |
| ·沙三上亚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6-87页 |
| ·沙二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7页 |
| ·沙一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7-89页 |
| ·东三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89-90页 |
| ·东二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90页 |
| ·东一段有利区带预测 | 第90-93页 |
| 结论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