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区辉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1.2.1 黑色岩系型金矿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浩尧尔忽洞金矿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 第11-12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9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15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5-16页 |
2.2.1 古元古界色尔腾山群 | 第15页 |
2.2.2 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 | 第15-16页 |
2.2.3 奥陶系—石炭系及白垩系地层 | 第16页 |
2.2.4 新生界地层 | 第16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16-17页 |
2.4 岩浆岩 | 第17-18页 |
2.5 区域矿产特征 | 第18-19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9-29页 |
3.1 矿区地层 | 第19-21页 |
3.1.1 尖山组(Pt_2by~j) | 第20页 |
3.1.2 哈拉霍疙特组(Pt_2by~h) | 第20页 |
3.1.3 比鲁特组(Pt_2by~b) | 第20-21页 |
3.1.4 第四系(Q) | 第21页 |
3.2 矿区构造 | 第21-23页 |
3.2.1 褶皱 | 第21-22页 |
3.2.2 断裂 | 第22-23页 |
3.3 岩浆岩 | 第23-24页 |
3.4 矿体特征 | 第24-25页 |
3.5 矿石特征 | 第25-29页 |
3.5.1 矿石结构构造与物质成分 | 第25-26页 |
3.5.2 矿石类型 | 第26-29页 |
第4章 辉长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 | 第29-49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0-32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30-31页 |
4.1.2 分析测试方法及步骤 | 第31-32页 |
4.2 岩体类别及岩相学特征 | 第32-33页 |
4.3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1页 |
4.3.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3-35页 |
4.3.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5-36页 |
4.3.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6-39页 |
4.3.4 Sr-Nd-Pb同位素特征 | 第39-41页 |
4.4 辉长岩体年代学特征 | 第41-43页 |
4.5 岩体成因及大地构造演化分析 | 第43-49页 |
第5章 成矿机制讨论 | 第49-56页 |
5.1 成岩成矿年代 | 第49-50页 |
5.2 岩体成矿意义 | 第50-51页 |
5.2.1 提供主要成矿热源 | 第50-51页 |
5.2.2 提供部分成矿流体 | 第51页 |
5.3 成矿机制探讨 | 第51-52页 |
5.4 典型矿床对比 | 第52-54页 |
5.5 找矿标志与潜力分析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6.1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56-57页 |
6.2 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方向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