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1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 | 第12页 |
1.1.2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1.3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1.1.4 溃疡性结肠炎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益生菌的发展史 | 第14页 |
1.2.2 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益生菌的种类 | 第14-15页 |
1.2.3 乳酸杆菌概述 | 第15页 |
1.2.4 嗜酸乳杆菌概述 | 第15-17页 |
1.2.5 嗜酸乳杆菌与UC | 第17页 |
1.3 鸡TLR2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1 鸡Toll样受体(ChTLRs)概述 | 第17页 |
1.3.2 鸡TLR2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TLR2与UC | 第18页 |
1.3.4 TLR2与乳酸杆菌 | 第18-19页 |
1.4 MyD88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4.1 MyD88概述 | 第19页 |
1.4.2 MyD88与UC | 第19页 |
1.5 白细胞介素8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1 白细胞介素 8(IL-8)概述 | 第19-20页 |
1.5.2 白细胞介素 8(IL-8)与UC | 第20页 |
1.6 白细胞介素10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6.1 白细胞介素 10(IL-10)与概述 | 第20-21页 |
1.6.2 白细胞介素 10(IL-10)与UC | 第21页 |
1.7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菌种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2-23页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2.1 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 | 第24-25页 |
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其处理 | 第25页 |
2.2.3 被检材料采取及其处理 | 第25页 |
2.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25-32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3页 |
3.1 不同处理组雏鸡临床症状和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3-40页 |
3.1.1 不同处理组雏鸡组织器官的主要临床症状 | 第33页 |
3.1.2 不同处理组雏鸡结直肠的眼观病理变化 | 第33-34页 |
3.1.3 不同处理组雏鸡实质器官和肠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34-37页 |
3.1.4 不同处理组雏鸡结直肠组织HE与免疫组化比较 | 第37-40页 |
3.2 检测雏鸡结直肠组织TLR2、MyD88、IL-8 m RNA表达Real Time PCR方法建立 | 第40-43页 |
3.2.1 总RNA提取 | 第40页 |
3.2.2 TLR2、MyD88、IL-8 和 β-actin目的片段RT-PCR扩增电泳结果 | 第40-41页 |
3.2.3 重组质粒PCR鉴定 | 第41-42页 |
3.2.4 TLR2、MyD88、IL-8 和 β-actin基因扩增片段序列测定 | 第42页 |
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43页 |
3.3 不同处理组雏鸡结直肠组织TLR2、MyD88、IL-8 和 β-actin mRNA表达变化 | 第43-49页 |
3.4 不同处理组雏鸡外周血IL-8、IL-10含量变化 | 第49-53页 |
3.4.1 不同处理组雏鸡血清 IL-8 含量变化 | 第49-51页 |
3.4.2 不同处理组雏鸡血清 IL-10 含量变化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4.1 嗜酸乳杆菌减轻UC对雏鸡的损伤作用 | 第53-54页 |
4.2 嗜酸乳杆菌对UC雏鸡结直肠TLR2表达的影响 | 第54页 |
4.3 嗜酸乳杆菌对UC雏鸡结直肠MyD88表达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嗜酸乳杆菌对UC雏鸡结直肠及血清IL-8 表达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嗜酸乳杆菌对UC雏鸡血清IL-10的影响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