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舒郁汤治疗郁证聚脉证型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11-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3.1 实验用药 | 第13-14页 |
3.2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3.3 疗效评定 | 第15-16页 |
3.4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处理 | 第16-17页 |
3.5 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1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7-35页 |
4.1 样本资料整体分析 | 第17-19页 |
4.2 两组样本资料分析 | 第19-20页 |
4.3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第20-34页 |
4.4 安全性评价 | 第34-35页 |
5 讨论 | 第35-43页 |
5.1 纳入病例特点分析 | 第35-37页 |
5.2 观察方法分析 | 第37页 |
5.3 调胃舒郁汤的组方特点及药物分析 | 第37-40页 |
5.4 阳性对照药选择依据 | 第40-41页 |
5.5 疗效分析 | 第41-42页 |
5.6 安全性评价分析 | 第42-43页 |
5.7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A 综述 郁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47-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B 附表 | 第55-64页 |
附表 1 | 第55-56页 |
附表 2 | 第56-57页 |
附表 3 | 第57-60页 |
附表 4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