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砂体精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第10-12页
    0.4 具体工作量第12-13页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13-14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13页
    1.2 沉积背景第13页
    1.3 存在问题第13-14页
第二章 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第14-20页
    2.1 地质界线核查第14-19页
        2.1.1 目前小层划分概况第14页
        2.1.2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方案第14-16页
        2.1.3 地质界限核查及调整第16-19页
    2.2 地质界限调整结果第19-20页
第三章 二类油层砂体精细解剖第20-31页
    3.1 沉积物源分析第20-21页
        3.1.1 物源的确定第20页
        3.1.2 沉积环境分析第20-21页
    3.2 沉积相类型分析第21-22页
    3.3 测井微相研究第22-23页
        3.3.1 测井相曲线优选第22页
        3.3.2 测井微相模式第22-23页
    3.4 重点沉积微相展布第23-31页
        3.4.1 砂体类型分析第23-28页
        3.4.2 重点时间单元沉积微相研究第28-31页
第四章 二类油层地震储层预测第31-41页
    4.1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第31页
    4.2 地震属性的提取与优选第31-33页
        4.2.1 地震属性的提取第31-32页
        4.2.2 地震属性的优选第32-33页
    4.3 地震属性融合技术第33-34页
        4.3.1 地震属性与相干的融合第33页
        4.3.2 基于优选地震属性的多属性聚类分析第33-34页
    4.4 地震反演预测与储层刻画第34-41页
        4.4.1 地震反演理论与概述第34页
        4.4.2 测井曲线预处理第34-36页
        4.4.3 叠后地震反演第36-41页
第五章 二类油层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第41-55页
    5.1 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第41-47页
        5.1.1 井震结合储层刻画原则第41页
        5.1.2 基于井资料单一河道划分方法第41-42页
        5.1.3 高弯曲复合河道沉积微相井震结合方法第42-47页
    5.2 应用效果第47-52页
        5.2.1 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第47页
        5.2.2 不同类型砂体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成果第47-49页
        5.2.3 重点时间单元井震结合后沉积微相研究第49-51页
        5.2.4 井震结合沉积微相砂体修正类型分析第51-52页
    5.3 地质认识第52-55页
        5.3.1 井震结合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第52-53页
        5.3.2 井震结合高相关沉积单元规律探索第53页
        5.3.3 井震结合注意问题及刻画方法建议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测井牵引器推广与应用技术研究
下一篇:沈161块S32亚段油藏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