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电工钢概况 | 第9-12页 |
1.1.1 电工钢分类及用途 | 第9-10页 |
1.1.2 硅钢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 硅钢生产工艺发展及趋势 | 第12-16页 |
1.2.1 取向硅钢传统生产工艺 | 第12-14页 |
1.2.2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 | 第14-16页 |
1.3 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 | 第16-18页 |
1.3.1 热轧组织及织构 | 第16页 |
1.3.2 冷轧组织及织构 | 第16-17页 |
1.3.3 再结晶组织及织构 | 第17-18页 |
1.4 织构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1.4.1 织构的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特征取向线分析 | 第19-20页 |
1.4.3 ODF分析 | 第20-22页 |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试验工艺及试验材料的制备 | 第24-28页 |
2.1 试验工艺 | 第24-27页 |
2.1.1 真空冶炼及浇铸 | 第24页 |
2.1.2 热轧 | 第24-25页 |
2.1.3 常化 | 第25页 |
2.1.4 酸洗 | 第25-26页 |
2.1.5 冷轧 | 第26页 |
2.1.6 初次再结晶 | 第26-27页 |
2.2 试验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1 金相样品制作 | 第27页 |
2.2.2 EBSD样品制作 | 第27-28页 |
第3章 热轧冷却方式与常化工艺对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 第28-33页 |
3.1 热轧冷却方式对组织及织构影响 | 第28-31页 |
3.1.1 热轧金相组织分析 | 第28-29页 |
3.1.2 热轧EBSD数据分析 | 第29-31页 |
3.2 常化对本试验钢种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冷轧压下率试验及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的确定 | 第33-48页 |
4.1 冷轧压下率试验各道次金相组织分析 | 第33-35页 |
4.2 初次再结晶退火工艺的制定 | 第35-41页 |
4.2.1 初次再结晶退火试验中金相组织观察及分析 | 第35-37页 |
4.2.2 初次再结晶退火过程中EBSD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37-41页 |
4.3 冷轧压下率对初次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 第41-47页 |
4.3.1 各压下率下金相组织对比及分析 | 第41-43页 |
4.3.2 不同压下率下的EBSD数据采集及分析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抑制剂对Hi-B钢初次再结晶的影响 | 第48-55页 |
5.1 传统抑制剂Hi-B钢样品介绍 | 第48页 |
5.2 88%压下率下两种样品的金相组织对比及分析 | 第48-51页 |
5.3 不同抑制剂成分退火样品的EBSD分析 | 第51-54页 |
5.3.1 织构含量分析 | 第51-53页 |
5.3.2 CSL晶界分析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