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文献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有机农产品的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有机农产品 | 第15-17页 |
2.1.2 有机农产品流通 | 第17页 |
2.1.3 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 第17页 |
2.2 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页 |
2.2.2 道德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2.2.3 经济博弈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河南省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 第19-33页 |
3.1 河南省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3.1.1 黄河沿岸地区 | 第19页 |
3.1.2 南阳盆地地区 | 第19-20页 |
3.1.4 有机蔬菜种植区 | 第20页 |
3.1.5 有机水果和大枣产区 | 第20-21页 |
3.2 河南省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现状 | 第21-27页 |
3.2.1 产地有机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质量安全现状 | 第21-22页 |
3.2.2 批发市场有机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安全现状 | 第22-24页 |
3.2.3 零售市场有机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安全现状 | 第24-27页 |
3.3 河南省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3.3.1 有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 第27页 |
3.3.2 政府对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空白 | 第27页 |
3.3.3 有机农产品销售商诚信意识差 | 第27-28页 |
3.3.4 有机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落后 | 第28页 |
3.3.5 流通环节的有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28-29页 |
3.4 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4.1 有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 第29页 |
3.4.2 有机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 | 第29页 |
3.4.3 有机农产品的各流通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29-30页 |
3.4.4 流通环节的规制建设不完善 | 第30页 |
3.4.5 政府监管部门监督不利 | 第30-31页 |
3.4.6 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国外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启示 | 第33-37页 |
4.1 美国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 第33页 |
4.1.1 政府严格监管有机农产品的流通 | 第33页 |
4.1.2 完善的认证管理机构 | 第33页 |
4.1.3 对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实施补贴 | 第33页 |
4.2 欧盟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 第33-34页 |
4.2.1 完善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 第33-34页 |
4.2.2 严格的监管制度 | 第34页 |
4.2.3 强化农产品流通财政投入 | 第34页 |
4.3 日韩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 第34-35页 |
4.3.1 流通过程中全程监管有机农产品质量 | 第34页 |
4.3.2 注重农产品流通组织和信息建设 | 第34-35页 |
4.3.3 政府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明确职责 | 第35页 |
4.4 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监控经验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河南省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策 | 第37-42页 |
5.1 发挥政府在有机农产品质量监控的作用 | 第37-38页 |
5.1.1 完善政府对有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监管 | 第37页 |
5.1.2 为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 第37页 |
5.1.3 完善有机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37-38页 |
5.2 发挥企业在有机农产品质量监控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5.2.1 强化流通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 第38页 |
5.2.2 完善有机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可追溯体系 | 第38页 |
5.2.3 提高有机农产品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 | 第38-39页 |
5.2.4 改善有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冷链物流技术 | 第39页 |
5.2.5 加强有机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农超对接模式 | 第39页 |
5.3 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 第39-40页 |
5.3.1 选择正规的经销商 | 第39-40页 |
5.3.2 消费者充分行使知情权 | 第40页 |
5.3.3 加强消费者的意识维权 | 第40页 |
5.4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