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1.1 CT平扫及增强 | 第11页 |
1.2 MRI成像 | 第11-12页 |
1.3 超声检查 | 第12-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14页 |
2.3 检查前准备 | 第14-15页 |
2.4 检查方法 | 第15页 |
2.4.1 常规超声检查 | 第15页 |
2.4.2 CEUS检查 | 第15页 |
2.4.3 VTQ检查 | 第15页 |
2.5 图像及数据分析 | 第15-16页 |
2.5.1 造影模式分析 | 第15-16页 |
2.5.2 VTQ值分析 | 第16页 |
2.6 判断标准 | 第16-17页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8-21页 |
3.1 病理及随访结果 | 第18页 |
3.2 CEUS检查结果 | 第18-19页 |
3.3 VTQ检查结果 | 第19-20页 |
3.3.1 良恶性肾肿瘤分别与周边肾皮质SWV值的比较 | 第19页 |
3.3.2 肾良、恶性肿瘤之间SWV值的对比 | 第19-20页 |
3.3.3 VTQ鉴别诊断肾肿瘤的价值 | 第20页 |
3.4 CEUS及VTQ在鉴别诊断肾良恶性肿瘤的比较 | 第20-2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1-25页 |
4.1 CEUS在鉴别诊断肾实质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 | 第22-23页 |
4.2 ARFI在鉴别诊断肾实质肿瘤的使用价值: | 第23-24页 |
4.3 CEUS及ARFI在鉴别诊断肾实质肿瘤的对比研究 | 第24-2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附图 | 第30-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2-33页 |
综述 | 第33-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