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一般理论 | 第17-25页 |
2.1 惩罚性赔偿的界定 | 第17-20页 |
2.1.1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惩罚性赔偿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3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济法属性 | 第19-20页 |
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依据 | 第20-25页 |
2.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学分析 | 第20-22页 |
2.2.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23页 |
2.2.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伦理学分析 | 第23-25页 |
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现状 | 第25-35页 |
3.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3.1.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 第25-26页 |
3.1.2 《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 第26页 |
3.1.3 《旅游法》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3.1.4 《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3.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5页 |
3.2.1 适用主体不明确 | 第28-31页 |
3.2.2 适用客体不清晰 | 第31-32页 |
3.2.3 主观要件不恰当 | 第32-33页 |
3.2.4 赔偿数额不合理 | 第33-35页 |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域外法考察 | 第35-42页 |
4.1 域外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概况 | 第35-37页 |
4.1.1 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制度内容 | 第35-36页 |
4.1.2 大陆法系国家的主要制度内容 | 第36-37页 |
4.2 域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借鉴 | 第37-42页 |
4.2.1 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37-39页 |
4.2.2 明确具体的适用条件 | 第39-40页 |
4.2.3 划定合理的赔偿金标准 | 第40-42页 |
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42-51页 |
5.1 全面调整适用范围 | 第42-47页 |
5.1.1 明确消费者概念 | 第42-44页 |
5.1.2 扩大适用客体范围 | 第44-46页 |
5.1.3 完善主观构成要件 | 第46-47页 |
5.2 合理设置赔偿金 | 第47-51页 |
5.2.1 划定赔偿金涵盖范围 | 第47-48页 |
5.2.2 选择恰当的计算模式 | 第48-49页 |
5.2.3 制定明确的金额标准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