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与模拟计算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8页 |
·薄膜太阳电池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a-Si :H 薄膜太阳电池 | 第12页 |
·μc-Si:H 薄膜太阳电池 | 第12-14页 |
·a-Si:H/μc-Si:H 叠层太阳电池 | 第14-15页 |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太阳电池的原理 | 第18-28页 |
·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 | 第18-19页 |
·p-n 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 第19-21页 |
·p-i-n 结 | 第21-22页 |
·太阳电池电学特性及相关参数 | 第22-24页 |
·光电转换效率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考虑 | 第24-27页 |
·入射光的有效利用 | 第24-25页 |
·光生载流子的有效收集和光电效果的增大 | 第25页 |
·光生载流子复合损失的减少 | 第25页 |
·串联电阻的考虑 | 第25页 |
·更宽光谱光能的收集 | 第25-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 | 第28-46页 |
·非晶硅薄膜的基本特征 | 第28-29页 |
·AMPS-1D 模型软件介绍 | 第29-31页 |
·AMPS 的原理和算法依据 | 第29-31页 |
·AMPS 的操作界面和条件设定 | 第31页 |
·物理模型 | 第31-33页 |
·窗口层材料研究 | 第33-41页 |
·P 型微晶硅窗口层材料研究 | 第33-39页 |
·P 型非晶碳化硅窗口层材料研究 | 第39-41页 |
·本征层材料研究 | 第41-44页 |
·本征层最佳厚度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微晶硅渐变带隙太阳电池研究 | 第46-54页 |
·渐变带隙太阳电池结构设计 | 第46页 |
·物理模型与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物理模型 | 第46-47页 |
·参数设置 | 第4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叠层太阳电池研究 | 第54-68页 |
·叠层太阳能电池原理 | 第54-55页 |
·器件结构和材料物理参数 | 第55-56页 |
·顶电池与底电池本征层厚度设计 | 第56-57页 |
·隧道结设计 | 第57-67页 |
·隧道结为 n/p 结构 | 第58-62页 |
·隧道结为 n/i/p 结构 | 第6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