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民族旅游社区乡土景观价值变化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机遇第11页
        1.1.2 景观变化的社会效应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丰富景观变化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提供社区参与途径第13页
        1.2.3 为旅游规划提供借鉴第13页
    1.3 技术路线图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回顾第15-21页
    2.1 景观与乡土景观第15-16页
    2.2 景观变化第16-17页
    2.3 景观感知与景观变化感知第17-18页
    2.4 景观价值第18-21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设计第21-31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5页
        3.1.1 研究区的选择第21页
        3.1.2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第21-22页
        3.1.3 束河古镇概况第22-25页
    3.2 研究方法第25-28页
        3.2.1 半结构访谈第25-26页
        3.2.2 参与式制图第26页
        3.2.3 Nvivo辅助质性分析第26-27页
        3.2.4 密度制图与聚类分析第27页
        3.2.5 对应分析第27页
        3.2.6 点属性二次赋值第27-28页
    3.3 数据采集第28-31页
        3.3.1 调查工具第28页
        3.3.2 样本的采集与调研第28-29页
        3.3.3 样本的人口学统计特征第29-31页
第四章 居民感知景观变化及其空间结构第31-47页
    4.1 居民感知景观变化类目构建第31-34页
    4.2 居民感知景观变化空间特征第34-42页
        4.2.1 居民感知景观变化方向空间特征第34-36页
        4.2.2 居民感知景观变化专题类目空间特征第36-42页
    4.3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感知变化对应分析第42-47页
第五章 居民感知景观价值构成分析第47-55页
    5.1 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类型构建第47-48页
    5.2 居民感知景观价值构成分析第48-52页
        5.2.1 旅游开发前景观价值构成第48-50页
        5.2.2 旅游开发后景观价值构成第50-52页
    5.3 旅游开发前后居民感知景观价值对比第52-55页
第六章 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空间结构及变化第55-81页
    6.1 旅游开发前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第55-63页
        6.1.1 总体景观价值空间结构第55-56页
        6.1.2 不同景观价值空间结构第56-63页
    6.2 旅游开发后居民感知景观价值第63-71页
        6.2.1 总体景观价值空间结构第63-64页
        6.2.2 不同景观价值空间结构第64-71页
    6.3 旅游开发前后景观价值构成与强度变化第71-81页
        6.3.1 旅游开发前景观价值聚类第72-74页
        6.3.2 旅游开发后景观价值聚类第74-78页
        6.3.3 旅游开发前后景观价值构成变化分析第78页
        6.3.4 旅游开发前后景观价值强度变化分析第78-81页
第七章 结语第81-85页
    7.1 主要结论第81-83页
        7.1.1 居民感知的景观变化特征第81页
        7.1.2 居民感知的景观价值构成特征第81-82页
        7.1.3 居民感知的景观价值空间结构第82-83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83-84页
    7.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附录一 调研地图第91-93页
附录二 束河古镇景观变化感知调查第93-95页
致谢第95-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省会城市旅游独霸性的测定研究
下一篇:目的地熟悉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