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太阳能热发电斜温层单罐蓄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0页
    1.1 课题背景第16-21页
        1.1.1 常见蓄热方式第17-21页
    1.2 斜温层单罐显热蓄热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1.2.1 双罐蓄热与单罐蓄热比较第22-23页
        1.2.2 斜温层模型和蓄热特性第23-25页
        1.2.3 斜温层蓄热材料和结构第25-26页
        1.2.4 蓄热系统优化研究第26-27页
    1.3 联合电站耦合运行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28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8-30页
第2章 拓展的集总参数法蓄热模型研究第30-46页
    2.1 蓄热结构数学模型第32-35页
        2.1.1 简化的一维瞬态固体和液体蓄热数学方程第32-34页
        2.1.2 用修正后的传热系数替代的量纲一化的控制方程第34-35页
    2.2 CFD数值模拟求解第35-37页
        2.2.1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35页
        2.2.2 当前模拟用主要参数设置第35-37页
    2.3 一维瞬态模型计算结果第37-38页
    2.4 CFD分析及与一维瞬态模型结果比较第38-45页
        2.4.1 计算步骤第39-40页
        2.4.2 网格与步长独立性第40-43页
        2.4.3 CFD数值模拟与一维瞬态模型计算结果比较第43-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基于砂砾蓄热材料的单罐蓄热特性研究第46-61页
    3.1 实验系统第47-53页
        3.1.1 实验材料第47-49页
        3.1.2 实验装置第49页
        3.1.3 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第49-51页
        3.1.4 测量方案与误差分析第51-53页
    3.2 纯砂砾蓄热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3.2.1 不同类型砂砾蓄热比较第53-55页
        3.2.2 不同温差下砂砾蓄热性能第55页
        3.2.3 不同流速下砂砾蓄热性能第55-56页
    3.3 混合物蓄热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59页
        3.3.1 不同蓄热介质对比第56-58页
        3.3.2 不同温差下混合物蓄热性能第58-59页
        3.3.3 不同流速下混合物蓄热性能第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斜温层单罐蓄热性能评价标准第61-80页
    4.1 引言第61-62页
    4.2 蓄热系统数值模型第62-65页
        4.2.1 传热模型第62-63页
        4.2.2 数值模拟条件设置第63-64页
        4.2.3 网格独立性和步长独立性检验第64页
        4.2.4 数值模拟与实验对照第64-65页
    4.3 单罐蓄热性能评价标准第65-68页
        4.3.1 优质性因子和成本因子第65-67页
        4.3.2 综合性效率因子第67-68页
    4.4 不同参数下蓄热性能评价标准的应用第68-79页
        4.4.1 不同的质量流量和空隙率第68-72页
        4.4.2 不同罐体高度第72-74页
        4.4.3 不同蓄热单元横截面积第74-76页
        4.4.4 不同蓄热类型比较第76-78页
        4.4.5 总体比较第78-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蓄热系统与燃煤机组耦合集成特性仿真第80-102页
    5.1 太阳能集热场与蓄热系统第81-90页
        5.1.1 光热电站重要设计参数第81-82页
        5.1.2 槽式电站实际设计问题第82-85页
        5.1.3 槽式集热器模型第85-88页
        5.1.4 气象数据第88-89页
        5.1.5 蓄热系统第89-90页
    5.2 燃煤机组模型第90-95页
        5.2.1 中宁电站机组参数第90-91页
        5.2.2 电站热力系统模型第91-94页
        5.2.3 常见系统评价指标第94-95页
    5.3 耦合集成方式及静态特性分析第95-101页
        5.3.1 不同耦合集成方式第95-99页
        5.3.2 全年运行特性第99-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5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2-103页
    6.2 论文创新点第103-104页
    6.3 后续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3-1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间接空冷塔空气流动特性及流场优化研究
下一篇:面向主动配电网的虚拟发电厂优化运行与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