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地球化学论文

黄、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溶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4-36页
    1.1 全球海洋硅(Si)循环第14-22页
        1.1.1 海洋Si的来源第14-15页
        1.1.2 生物硅的产生第15-18页
        1.1.3 Si的再生第18页
        1.1.4 生物硅的埋藏及其影响因素第18-20页
        1.1.5 生物硅的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第20-22页
    1.2 生物硅的溶解动力学第22-32页
        1.2.1 生物硅溶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第22-26页
            1.2.1.1 同位素培养法第22-24页
            1.2.1.2 批量培养法第24页
            1.2.1.3 碱液提取法第24-25页
            1.2.1.4 连续流动培养法第25-26页
        1.2.2 影响生物硅溶解的因素第26-32页
    1.3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2-36页
        1.3.1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32-33页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3-36页
2 研究区域、材料和方法第36-46页
    2.1 海区概况第36-37页
    2.2 样品采集第37-39页
    2.3 仪器和试剂第39-42页
        2.3.1 仪器第39-40页
        2.3.2 试剂第40-41页
        2.3.3 试剂的配制第41-42页
    2.4 实验方法第42-46页
        2.4.1 碱液提取法第42-43页
        2.4.2 连续流动培养法第43-44页
        2.4.3 分析方法第44-46页
3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分布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第46-58页
    3.1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空间分布第46-48页
    3.2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生物硅和有机碳、总氮的关系第48-51页
    3.3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沉积通量第51-55页
    3.4 小结第55-58页
4 黄、东海沉积物生物硅含量以及间隙水中硅酸盐的分布第58-74页
    4.1 黄、东海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的分布第58-64页
    4.2 黄、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第64-72页
    4.3 沉积物—水界面硅酸盐的再生第72-73页
    4.4 小结第73-74页
5 黄、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动力学第74-92页
    5.1 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动力学第74-79页
    5.2 黄海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动力学第79-82页
    5.3 影响黄、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的因素第82-88页
        5.3.1 Al对生物硅溶解的影响第82-85页
        5.3.2 硅藻比表面积对生物硅溶解的影响第85-87页
        5.3.3 沉积物中碎屑含量对生物硅溶解的影响第87-88页
    5.4 黄、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动力学参数和其它海区的对比第88-91页
    5.5 小结第91-92页
6 黄、东海Si收支第92-100页
    6.1 黄海第92-95页
        6.1.1 黄海Si的来源第92-94页
        6.1.2 黄海生物硅的产生量第94页
        6.1.3 黄海Si的收支第94-95页
    6.2 东海第95-98页
        6.2.1 东海Si的来源第95-97页
        6.2.2 东海生物硅的产生量第97页
        6.2.3 东海Si的收支第97-98页
    6.3 黄、东海Si的埋藏与世界其它海区对比第98页
    6.4 小结第98-100页
7 主要研究结论和论文创新点第100-102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个人简历第119页
已发表学术论文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悬链线立管整体动力响应分析
下一篇: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有机氮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在赤潮爆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