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概述 | 第13-14页 |
1.2 压电和铁电聚合物 | 第14-21页 |
1.2.1 压电聚合物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2 压电聚合物的机理与进展 | 第15-20页 |
1.2.3 压电聚合物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 聚酰胺的介电、压电和铁电性 | 第21-35页 |
1.3.1 聚酰胺的晶体结构 | 第21-28页 |
1.3.2 聚酰胺的介电性 | 第28-31页 |
1.3.3 聚酰胺的压电和铁电性 | 第31-35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35-39页 |
1.4.1 本课题的意义 | 第35-36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1.4.3 创新点 | 第37-39页 |
第2章 尼龙1111的晶体结构与晶型转变 | 第39-55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2.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40页 |
2.2.2 拉伸实验 | 第40页 |
2.2.3 退火实验 | 第40页 |
2.2.4 WAXD测试 | 第40-41页 |
2.3 尼龙1111的晶体结构 | 第41-44页 |
2.4 尼龙1111的晶型转变 | 第44-51页 |
2.4.1 退火条件下的晶型转变 | 第44-48页 |
2.4.2 低温拉伸条件下的晶型转变 | 第48-49页 |
2.4.3 不同温度拉伸条件下的晶型转变 | 第49-51页 |
2.5 变温Bril转变 | 第51-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3章 尼龙1111的介电性能研究 | 第55-75页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3.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56页 |
3.2.2 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3.3 样品的WAXD和DSC分析 | 第57-58页 |
3.4 尼龙1111的介电松弛 | 第58-66页 |
3.4.1 尼龙1111介电频率谱 | 第58-63页 |
3.4.2 尼龙1111介电温度谱 | 第63-65页 |
3.4.3 尼龙1111的电导率 | 第65-66页 |
3.5 尼龙1111的阻抗分析 | 第66-69页 |
3.6 尼龙1111的介电模量分析 | 第69-7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尼龙1111的压电和铁电行为 | 第75-103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原料和设备 | 第76-77页 |
4.3 尼龙1111铁电薄膜的制备 | 第77-83页 |
4.3.1 薄膜的制备过程 | 第77-78页 |
4.3.2 初始薄膜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78-81页 |
4.3.3 薄膜的拉伸 | 第81-82页 |
4.3.4 电极的蒸镀 | 第82-83页 |
4.4 薄膜的表征 | 第83-90页 |
4.4.1 广角X射线衍射测试(WAXD) | 第83-84页 |
4.4.2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84-85页 |
4.4.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85-86页 |
4.4.4 热重分析(TG) | 第86页 |
4.4.5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 第86-87页 |
4.4.6 薄膜的力学性能 | 第87-88页 |
4.4.7 介电性能测试 | 第88-90页 |
4.5 尼龙1111的铁电性能 | 第90-96页 |
4.5.1 铁电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90页 |
4.5.2 尼龙1111的铁电性 | 第90-94页 |
4.5.3 测试频率对铁电性的影响 | 第94-95页 |
4.5.4 最大外加电场对铁电性的影响 | 第95-96页 |
4.6 尼龙1111的压电性能 | 第96-101页 |
4.6.1 样品的极化 | 第96-97页 |
4.6.2 压电常数的测量 | 第97-98页 |
4.6.3 极化工艺条件对压电性的影响 | 第98-10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5章 尼龙1111的铁电机理研究 | 第103-123页 |
5.1 引言 | 第103-10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4-105页 |
5.2.1 薄膜制备与表征 | 第104-105页 |
5.2.2 铁电和压电性能测试 | 第10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20页 |
5.3.1 铁电和压电性能分析 | 第105-108页 |
5.3.2 样品的结构分析 | 第108-116页 |
5.3.3 极化后的结构分析 | 第116-120页 |
5.4 尼龙1111极化机理 | 第120-12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6章 拉伸与退火对尼龙1111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3-137页 |
6.1 引言 | 第12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23-124页 |
6.2.1 样品制备 | 第123-124页 |
6.2.2 测试与表征 | 第12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4-135页 |
6.3.1 拉伸对尼龙1111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4-130页 |
6.3.2 退火对尼龙1111压电和铁电性能的影响 | 第130-13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7章 尼龙 1111/PVDF复合薄膜的压电和铁电性能 | 第137-153页 |
7.1 引言 | 第137-138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38-139页 |
7.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138页 |
7.2.2 样品表征 | 第138-139页 |
7.2.3 压电与铁电性能测试 | 第139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52页 |
7.3.1 晶体特性 | 第139-141页 |
7.3.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141-142页 |
7.3.3 热性能 | 第142-143页 |
7.3.4 FTIR分析 | 第143-147页 |
7.3.5 DRS分析 | 第147-148页 |
7.3.6 复合薄膜的铁电性 | 第148-151页 |
7.3.7 复合薄膜的压电性 | 第151-15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结论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9-171页 |
致谢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