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引言 | 第11-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 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 | 第13-14页 |
2. 规模效率、配置效率 | 第14-15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五)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 研究理论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六)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不足 | 第17-1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 重要素投入的增长理论及其演变 | 第18-19页 |
2. 重TFP的增长理论及其进展 | 第19-20页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 索洛增长核算法框架 | 第20-21页 |
2. 前沿技术分析框架 | 第21-22页 |
(三) 关于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1. 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2. 增长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3. 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分析 | 第24-25页 |
三、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分析 | 第25-33页 |
(一)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5-26页 |
(二) 主成分分析法及综合评价过程 | 第26-32页 |
1.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 | 第26页 |
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 第26-28页 |
3. 聚类分析 | 第28-30页 |
4. 区域划分 | 第30-32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四、经济增长源泉分解:索洛增长核算模型 | 第33-44页 |
(一)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4-37页 |
1. 实际GDP(单位:亿元) | 第34页 |
2. 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单位:亿元) | 第34-37页 |
3. 劳动力(单位:万人) | 第37页 |
(二) 索洛增长模型核算结果 | 第37-42页 |
1. 模型与方法 | 第37-40页 |
2. 实证分析及结果 | 第40-42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五、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第44-58页 |
(一)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随机前沿模型介绍 | 第44-47页 |
1.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 第44-45页 |
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 第45-46页 |
3. 估计中的计量问题 | 第46-47页 |
(二) 生产效率的估计 | 第47-52页 |
1. 指标和数据说明 | 第47-49页 |
2.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估计 | 第49-50页 |
3. 小结 | 第50-52页 |
(三) 模型假设检验 | 第52-53页 |
(四)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 | 第53-57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六、结论及政策含义 | 第58-61页 |
(一) 结论 | 第58-59页 |
(二) 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