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4-15页 |
1.2 综述 | 第15-21页 |
1.2.1 Klotho基因的结构 | 第15-16页 |
1.2.2 Klotho基因的调控机制及表达场所 | 第16-17页 |
1.2.3 Klotho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 第17-20页 |
1.2.4 展望 | 第20-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研究对象分组 | 第21页 |
2.1.2 临床资料采集及辅助检查 | 第21-22页 |
2.1.3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1.4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2.2.1 人外周血DNA提取: | 第22-23页 |
2.2.2 DNA纯度及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3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ASP-PCR)技术 | 第24-26页 |
2.2.4 琼脂糖电泳 | 第26-27页 |
2.2.5 结果分析 | 第27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8-39页 |
3.1 G395A、F352V两个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8页 |
3.1.1 G395A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 第28页 |
3.1.2 F352V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 | 第28页 |
3.2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史等比较 | 第28-29页 |
3.3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血压等水平的比较 | 第29-30页 |
3.4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G395A多态性分布比较 | 第30-31页 |
3.4.1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G395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 | 第30-31页 |
3.4.2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危险因素的亚组间G395A多态性分布比较 | 第31页 |
3.5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F352V多态性分布比较 | 第31-35页 |
3.5.1 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F352V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 | 第31-33页 |
3.5.2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危险因素的亚组间F352V多态性分布比较 | 第33-35页 |
3.6 不同基因型人群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的比较 | 第35-37页 |
3.6.1 G395A不同基因型人群的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的比较 | 第35-36页 |
3.6.2 F352V不同基因型人群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的比较 | 第36-37页 |
3.7 Klotho基因G395A和F352V位点多态性与吉林地区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9-44页 |
4.1 吉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 | 第39页 |
4.2 Klotho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 第39-44页 |
4.2.1 G395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 第41页 |
4.2.2 F352V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 第41-4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