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DP的NAT穿透技术在P2P中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P2P网络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2 NAT穿透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分析比较 | 第15-27页 |
2.1 P2P技术的对比 | 第15-17页 |
2.1.1 P2P模型与C/S模型对比 | 第15-16页 |
2.1.2 P2P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对比 | 第16-17页 |
2.2 NAT技术分析 | 第17-18页 |
2.3 NAT类型的比较 | 第18-20页 |
2.4 NAT穿透的对比分析 | 第20-26页 |
2.4.1 UDP Hole punching | 第20-21页 |
2.4.2 STUN方案 | 第21-22页 |
2.4.3 TURN方案 | 第22-23页 |
2.4.4 ICE | 第23-24页 |
2.4.5 反向连接 | 第24页 |
2.4.6 各种穿透方案的比较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7-36页 |
3.1 系统改进的sTURN穿透技术 | 第27-28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8-29页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9-30页 |
3.4 系统设计架构 | 第30页 |
3.5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30-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36-60页 |
4.1 初始化模块的设计 | 第36-39页 |
4.2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39-42页 |
4.3 NAT判断模块的设计 | 第42-46页 |
4.4 NAT穿透模块的设计 | 第46-56页 |
4.5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 | 第56-57页 |
4.6 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 第57-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0-68页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60-61页 |
5.2 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61-67页 |
5.2.1 数据传输性能的测试 | 第61-63页 |
5.2.2 NAT探测过程及穿透成功率的测试 | 第63-65页 |
5.2.3 穿透NAT成功率与RTT关系测试 | 第65-66页 |
5.2.4 系统安全性的测试 | 第66-67页 |
5.2.5 网络摄像机视频传输效果 | 第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