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体外预应力波腹板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7页
    1.1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早期发展第10-11页
    1.2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基本组成及特点第11-15页
        1.2.1 体外预应力钢束体系的基本组成第11-14页
        1.2.2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特点第14-15页
    1.3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的结构及特点第15-16页
        1.3.1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的结构第15页
        1.3.2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的特点第15-16页
    1.4 现代体外预应力在桥梁中的应用第16-23页
        1.4.1 现代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类型第16-17页
        1.4.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国内外的实践应用第17-20页
        1.4.3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桥在国内外的实践应用第20-23页
    1.5 体外预应力桥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3-27页
        1.5.1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5.2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5.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体外预应力梁抗弯承载力理论分析第27-46页
    2.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弯力学特性第27-29页
        2.1.1 受弯全过程中体外束的应力变化第27-28页
        2.1.2 体外束的二次效应第28-29页
    2.2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受弯力学特性第29-31页
        2.2.1 波形腹板的轴向刚度及组合截面的轴向刚度第29-30页
        2.2.2 波形腹板组合截面沿梁高的正应变分布及应力计算第30-31页
    2.3 研究体外预应力结构抗弯承载力的常用方法第31-41页
        2.3.1 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1-37页
        2.3.2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强度的简化计算方法第37-41页
    2.4 国内外主要的体外束极限应力计算公式第41-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第46-60页
    3.1 试验目的第46页
    3.2 试验概况第46-52页
        3.2.1 试验梁的几何尺寸及材料第46-49页
        3.2.2 试验梁的制作第49-50页
        3.2.3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50-51页
        3.2.4 测点布置及加载方案第51-52页
    3.3 试验过程及现象第52-53页
    3.4 分析方法第53-54页
    3.5 试验结果分析第54-57页
    3.6 体外束应力增量试验值与各规范计算值的比较第57-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基于Open Sees的体外预应力波形腹板组合梁抗弯承载力数值分析第60-86页
    4.1 波形钢腹板桥原型概述第60-62页
    4.2 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简支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2-68页
        4.2.1 OpenSees简介第62页
        4.2.2 材料的本构及参数确定第62-64页
        4.2.3 OpenSees模型的建立第64-67页
        4.2.4 求解控制与结果输出第67-68页
    4.3 模型校验与结果分析第68-71页
    4.4 参数分析第71-81页
        4.4.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71-73页
        4.4.2 跨高比的影响第73-75页
        4.4.3 边转向块位置的影响第75-76页
        4.4.4 受拉区普通钢筋数量的影响第76-79页
        4.4.5 体外预应力束张拉控制应力大小的影响第79-80页
        4.4.6 体外预应力束数量的影响第80-81页
    4.5 体外束极限应力增量简化计算公式第81-84页
        4.5.1 简化计算公式拟合及验证第81-84页
        4.5.2 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增量取值评述第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桥梁结构监测的全功能无线传感系统设计
下一篇:氯离子腐蚀环境下RC桥墩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