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产品概况 | 第11页 |
1.2 产品用途 | 第11-12页 |
1.2.1 建筑业 | 第11页 |
1.2.2 陶瓷制造业 | 第11页 |
1.2.3 涂料业 | 第11页 |
1.2.4 塑料 | 第11页 |
1.2.5 聚氯乙烯 | 第11页 |
1.2.6 其它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生产状况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生产状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生产状况 | 第13页 |
1.4 生产技术 | 第13-17页 |
1.4.1 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3-14页 |
1.4.2 生产工艺简介 | 第14-17页 |
1.5 我国发展HPMC项目的建议 | 第17-19页 |
1.5.1 良好的机遇 | 第17页 |
1.5.2 巨大的市场潜力 | 第17-18页 |
1.5.3 良好的经济效益 | 第18-19页 |
第2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过程中污染源分析 | 第19-23页 |
2.1 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以山东某化工企业为例) | 第19页 |
2.1.1 过程的污染源分析 | 第19页 |
2.2 碱化、醚化、溶剂回收、洗涤过程 | 第19-22页 |
2.2.1 流程 | 第20页 |
2.2.2 过程的物料平衡 | 第20-22页 |
2.3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的后处理 | 第22-23页 |
第3章 污染源的控制 | 第23-24页 |
3.1 生产废气的工艺控制 | 第23页 |
3.2 废水中COD及盐的控制 | 第23-24页 |
3.2.1 废水的总量和成分 | 第23页 |
3.2.2 COD和盐的控制 | 第23-24页 |
第4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废水介绍 | 第24-25页 |
第5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生产废水一般处理方法 | 第25-27页 |
5.1 厌氧生化处理法 | 第25页 |
5.2 循环蒸发技术 | 第25页 |
5.3 锅炉配水焚烧技术 | 第25-26页 |
5.4 反渗透—蒸发复合技术 | 第26页 |
5.5 预处理—水解酸化—厌氧—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法 | 第26-27页 |
第6章 以山东某化工厂生产废水为例进行工艺选择 | 第27-33页 |
6.1 废水水质水量 | 第27-28页 |
6.1.1 废水水量 | 第27页 |
6.1.2 废水进水水质 | 第27页 |
6.1.3 废水出水水质 | 第27-28页 |
6.2 工艺选择 | 第28-29页 |
6.2.1 工艺选择的原则 | 第28页 |
6.2.2 工艺方案 | 第28-29页 |
6.3 处理工艺分析 | 第29-33页 |
6.3.1 预处理工艺 | 第29页 |
6.3.2 生化处理工艺 | 第29-32页 |
6.3.3 污泥处理工艺 | 第32页 |
6.3.4 蒸发脱盐 | 第32-33页 |
第7章 工艺流程 | 第33-35页 |
7.1 工艺流程简图 | 第33-34页 |
7.2 去除率预测 | 第34-35页 |
第8章 工艺设计 | 第35-45页 |
8.1 调节池 | 第35页 |
8.2 微电解池 | 第35-36页 |
8.3 水解酸化池 | 第36-37页 |
8.4 混凝沉淀池 | 第37页 |
8.5 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池) | 第37-39页 |
8.6 配水井 | 第39页 |
8.7 曝气接触氧化池 | 第39-40页 |
8.8 二沉池 | 第40-41页 |
8.9 曝气生物滤池(BAF) | 第41-42页 |
8.10 清水池 | 第42页 |
8.11 污泥浓缩池 | 第42-43页 |
8.12 四效蒸发器 | 第43页 |
8.13 污泥存储间及污泥压滤间 | 第43页 |
8.14 风机房 | 第43-44页 |
8.15 配电室 | 第44-45页 |
第9章 污水站总体布置 | 第45-46页 |
9.1 平面布置 | 第45页 |
9.2 高程布置 | 第45-46页 |
第10章 建筑与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10.1 设计原则 | 第46页 |
10.2 地质条件 | 第46页 |
10.3 主要构筑物设计 | 第46-47页 |
第11章 电气设计 | 第47-49页 |
11.1 供电电源 | 第47页 |
11.2 供电 | 第47页 |
11.3 配电及计量 | 第47页 |
11.4 启动方式 | 第47页 |
11.5 照明 | 第47页 |
11.6 用电负荷表(不含照明) | 第47-49页 |
第12章 自控和仪表设计 | 第49-50页 |
第13章 公用设计 | 第50-51页 |
13.1 给水排水 | 第50页 |
13.2 消防 | 第50页 |
13.3 照明 | 第50页 |
13.4 综合用房 | 第50页 |
13.5 绿化 | 第50页 |
13.6 道路 | 第50页 |
13.7 通风 | 第50页 |
13.8 保温 | 第50-51页 |
第14章 定员及运行管理 | 第51-53页 |
14.1 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 | 第51-52页 |
14.2 运行管理 | 第52-53页 |
第15章 施工组织 | 第53-55页 |
15.1 现场施工总体部署 | 第53-54页 |
15.2 施工进度 | 第54-55页 |
第16章 工程效益分析 | 第55-56页 |
16.1 环境效益 | 第55页 |
16.2 经济效益 | 第55-56页 |
第17章 调试及化验分析 | 第56-59页 |
17.1 调试与运行 | 第56页 |
17.2 化验分析 | 第56-59页 |
17.2.1 总进、总出水化验项目 | 第56-57页 |
17.2.2 水解酸化池、UASB进、出水化验项目 | 第57页 |
17.2.3 配水井化验项目 | 第57页 |
17.2.4 UASB化验项目 | 第57-58页 |
17.2.5 接触氧化池进、出水化验项目 | 第58页 |
17.2.6 四效蒸发器进、出水化验项目 | 第58页 |
17.2.7 其它分析项目 | 第58-59页 |
第18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