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4页 |
·分组化光网络 | 第9-11页 |
·分组化光网络的竞争解决方案 | 第11-14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变长自选路编码的偏射路由机制 | 第17-23页 |
·变长自选路编址方案 | 第17-18页 |
·基于变长自选路地址编码的偏射路由机制 | 第18-20页 |
·机制的全光实现和优缺点分析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基于定长自选路编码的标记自选路机制的设计 | 第23-31页 |
·标记思想结合分组化光网络的设计需求 | 第23-24页 |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s,QoS)结合偏射路由的设计 | 第24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系统设计 | 第24-29页 |
·分组包头标记的组成 | 第24-26页 |
·节点端口的QoS约束 | 第26-27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实现过程 | 第27-28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全光实现设计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网络仿真 | 第31-43页 |
·网络仿真环境 | 第31页 |
·仿真建模流程 | 第31-37页 |
·网络模型 | 第33-35页 |
·节点模型 | 第35-36页 |
·进程模型 | 第36-37页 |
·仿真参数定义 | 第37-38页 |
·定义节点平均提供负载(Average Offered Load) | 第37页 |
·定义节点平均吞吐量(Average Throughput) | 第37-38页 |
·定义网络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 | 第3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网络时延分析 | 第38-39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偏转时延分析 | 第39-40页 |
·标记自选路机制的吞吐量分析 | 第40-41页 |
·仿真小结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标记自选路机制实现研究 | 第43-59页 |
·标记自选路网络边缘节点总体设计 | 第43-47页 |
·实验网络拓扑 | 第43-45页 |
·边缘节点的功能结构 | 第45-46页 |
·边缘节点的硬件组成 | 第46-47页 |
·标记自选路边缘节点的FPGA设计与实现 | 第47-54页 |
·数据处理单元 | 第47-48页 |
·控制单元 | 第48-52页 |
·边缘节点的FPGA实验测试 | 第52-54页 |
·实现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 第54-58页 |
·数据帧统一处理问题 | 第54-56页 |
·多级触发器设计问题 | 第56页 |
·FIFO溢出问题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缩略语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