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中国地理论文--专类地理论文--历史地理论文

汉魏都城意象空间研究--以都城赋为载体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一) 汉魏都城空间研究第11-12页
        (二) 中国古代都城意象研究第12-14页
        (三) 汉魏都城赋在古都研究中的利用价值判断第14-15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第二章 汉魏都城选址意象空间第18-28页
    一、自然地理环境第19-21页
        (一) 地形地貌第19-20页
        (二) 土地物产第20-21页
    二、人文地理环境第21-24页
        (一) 地理位置重要第21-22页
        (二) 区域开发历史悠久第22-24页
    三、社会环境第24-28页
        (一) 政权建立前后的政治军事背景第24-26页
        (二) 地域文化、治国理念与正统所在第26-28页
第三章 汉魏都城城市意象空间构成要素第28-40页
    一、宫城第28-32页
    二、外郭城第32-35页
    三、礼制建筑及相关活动第35-36页
    四、苑囿园林及相关活动第36-40页
第四章 汉魏都城意象空间个案分析第40-56页
    一、西汉长安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40-43页
        (一) 宫室朝堂: 长安的上层核心空间第40-41页
        (二) 城郭郊甸: 长安的公共社会空间第41-42页
        (三) 天子出游: 长安上下空间的联结与整合第42-43页
    二、东汉洛阳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43-47页
        (一) 京洛有制: 洛阳的世俗人性空间第43-44页
        (二) 观礼三雍: 洛阳的礼教神性空间第44-45页
        (三) 王者无外: 洛阳人神空间的交融与扩展第45-47页
    三、三国都城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47-51页
        (一) 蜀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47-48页
        (二) 吴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48-50页
        (三) 魏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0-51页
    四、其他都城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1-56页
        (一) 南阳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1-52页
        (二) 齐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2-53页
        (三) 鲁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3页
        (四) 赵都意象空间及其空间意象第53-56页
第五章 汉魏都城意象空间构建影响因素和评价第56-64页
    一、汉魏都城意象空间构建影响因素第56-60页
        (一) 都城自身情况的影响第56-57页
        (二) 作者所处时代的影响第57-58页
        (三) 作者个人立场的影响第58-60页
    二、汉魏都城意象空间评价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贞观公私画录》校勘及相关问题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新研究--以南宁市武鸣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