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我国反垄断法的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3 研究的目标、拟解决的问题和论文的创新 | 第10-12页 |
第2章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概述 | 第12-20页 |
2.1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界定 | 第12-13页 |
2.1.1 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界定 | 第12-13页 |
2.2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 第13页 |
2.3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3.1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含义 | 第14页 |
2.3.2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优点 | 第14-15页 |
2.3.3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功能 | 第15-16页 |
2.4 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的利弊分析 | 第16-20页 |
2.4.1 反垄断私人执行制度的优越性 | 第16-18页 |
2.4.2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弊端 | 第18-20页 |
第3章 国外反垄断私人执行制度的分析及借鉴 | 第20-27页 |
3.1 美国的私人执行制度 | 第20-21页 |
3.1.1 三倍赔偿制度——激励与威慑并重 | 第20-21页 |
3.1.2 单方诉讼费用规则——减压与协助并行 | 第21页 |
3.2 欧盟国家竞争法的私人执行制度 | 第21-23页 |
3.2.1 欧共体 | 第22页 |
3.2.2 英国 | 第22-23页 |
3.2.3 德国 | 第23页 |
3.3 日本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制度 | 第23-24页 |
3.4 国外反垄断私人执行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第24-27页 |
3.4.1 立足于公正与效率构建强效执法机构 | 第25页 |
3.4.2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建特色执行机制 | 第25页 |
3.4.3 积极发挥司法作用构建合理惩罚机制 | 第25-27页 |
第4章 我国私人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分析 | 第27-32页 |
4.1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7-28页 |
4.1.1 实施主体 | 第27页 |
4.1.2 实施程序 | 第27-28页 |
4.1.3 法律责任 | 第28页 |
4.2 建立私人执行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28-30页 |
4.2.1 我国反垄断法公共执行的不足 | 第29页 |
4.2.2 私人执行对公共执行起到监督、协助的作用 | 第29-30页 |
4.3 建立私人执行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4.3.1 完善私人执行制度的法律法规基础 | 第30页 |
4.3.2 完善私人诉讼制度法律法规 | 第30-32页 |
第5章 我国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的完善 | 第32-37页 |
5.1 完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模式 | 第32页 |
5.2 完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执行主体 | 第32-34页 |
5.2.1 经营者 | 第33页 |
5.2.2 消费者 | 第33页 |
5.2.3 社会团体 | 第33-34页 |
5.3 完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救济方式 | 第34-35页 |
5.3.1 禁令救济制度 | 第34页 |
5.3.2 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4-35页 |
5.4 协调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的关系 | 第35-37页 |
5.4.1 做好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的分工 | 第35页 |
5.4.2 加强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之间的协作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