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岩石Biot系数试验分析及二氧化碳地质处置工程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选题依据第15-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1 深部地下工程多场耦合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二氧化碳地质处置工程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岩石Biot系数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岩石Biot系数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4-42页
    2.1 概述第24-27页
        2.1.1 岩石Biot系数测试原理第24-26页
        2.1.2 岩石Biot系数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第26-27页
    2.2 样品来源地地质特征第27-30页
        2.2.1 松辽盆地地质特征第28-29页
        2.2.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第29-30页
    2.3 相关参数测试原理及方法第30-34页
        2.3.1 岩石Biot系数测试仪器第30-31页
        2.3.2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仪器第31-32页
        2.3.3 渗透率及孔隙率测试仪器第32-33页
        2.3.4 岩石波速测试仪器第33-34页
        2.3.5 岩石微观结构扫描测试仪器第34页
    2.4 岩石密实程度对岩石Biot系数的影响第34-40页
        2.4.1 岩石Biot系数与岩石密度间的关系第34-35页
        2.4.2 岩石Biot系数与岩石孔隙率间的关系第35-36页
        2.4.3 岩石Biot系数与岩石波速间的关系第36-38页
        2.4.4 岩石Biot系数与岩石结构及矿物成分间的关系第38-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温度、压力及裂隙对岩石Biot系数影响实验分析第42-66页
    3.1 概述第42页
    3.2 温度、压力及裂隙对岩石Biot系数原理研究第42-44页
    3.3 实验设计第44-50页
        3.3.1 实验试样第44-46页
        3.3.2 实验步骤第46-48页
        3.3.3 实验误差消除第48-50页
    3.4 实验结果第50-63页
        3.4.1 岩石排水体积模量第51-53页
        3.4.2 岩石骨架体积模量测定第53页
        3.4.3 岩石Biot系数第53-55页
        3.4.4 含裂隙岩石体积模量及Biot系数测定第55-63页
    3.5 实验结果分析第63-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CGS工程中多场耦合模拟程序研究第66-80页
    4.1 概述第66页
    4.2 模拟程序介绍第66-69页
        4.2.1 FLAC3D软件第66-67页
        4.2.2 TOUGHREACT软件第67-68页
        4.2.3 THM耦合计算程序介绍第68-69页
    4.3 InSalah场地模型应用研究第69-73页
        4.3.1 InSalah场地介绍第69页
        4.3.2 岩石Biot系数修正模块研究第69-71页
        4.3.3 InSalah场地参数介绍第71-72页
        4.3.4 模型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第72-73页
    4.4 模拟对比结果第73-78页
        4.4.1 有效应力对比第73-76页
        4.4.2 地表变形对比第76-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鄂尔多斯示范区修正Biot系数多场耦合模型应用第80-87页
    5.1 概述第80页
    5.2 建立模型第80-82页
        5.2.1 网格剖分第80-81页
        5.2.2 边界条件以及初始条件第81-82页
    5.3 力学耦合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2-86页
        5.3.1 孔隙流体压力分布第82-83页
        5.3.2 盖层岩石力学稳定性分析第83-85页
        5.3.3 位移变化分布第85-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7-90页
    6.1 结论第87-88页
    6.2 建议与未来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ow-Tc SQUID瞬变电磁系统的大功率发射机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直流激励的检波器测试仪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