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妇产科护理学论文

协同护理模式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2-14页
    1.3 操作性定义第14-15页
    1.4 理论框架第15-17页
        1.4.1 协同护理模式概念第15页
        1.4.2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方法第15-16页
        1.4.3 协同护理模式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研究目的第17页
    1.6 研究意义第17-18页
2 对象与方法第18-25页
    2.1 研究对象第18-19页
        2.1.1 纳入标准第18页
        2.1.2 排除标准第18页
        2.1.3 样本量计算第18-19页
    2.2 研究方法第19-23页
        2.2.1 研究工具第19-20页
        2.2.2 干预方法第20-23页
        2.2.3 资料收集第23页
        2.2.4 数据分析第23页
    2.3 质量控制第23-24页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3页
        2.3.2 减少干预组对对照组的干扰影响第23-24页
        2.3.3 资料的收集第24页
    2.4 伦理原则第24页
    2.5 技术路线第24-25页
3 结果第25-36页
    3.1 样本流失情况第25页
    3.2 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相关资料第25-27页
    3.3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第27-30页
    3.4 初产妇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感与产前抑郁水平的相关性第30页
    3.5 协同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第30-32页
        3.5.1 对照组和干预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产后42天的抑郁比较第30-31页
        3.5.2 初产妇干预前后EPDS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31-32页
    3.6 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初产妇社会支持的影响第32-34页
        3.6.1 对照组和干预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产后42天的社会支持比较第32-33页
        3.6.2 初产妇干预前后社会支持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33-34页
    3.7 协同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第34-35页
        3.7.1 对照组和干预组入院当天、出院当天、产后42天自我效能感比较第34-35页
        3.7.2 初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35页
    3.8 协同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第35-36页
4 讨论第36-44页
    4.1 资料基本情况及产前抑郁的情况第36-37页
        4.1.1 两组初产妇及相关一般资料分析第36页
        4.1.2 初产妇产前抑郁情况分析第36-37页
    4.2 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第37-38页
    4.3 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社会支持的效果分析第38-40页
    4.4 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分析第40-41页
    4.5 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分析第41-42页
    4.6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42页
    4.7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第42-44页
        4.7.1 研究局限性第42页
        4.7.2 建议第42-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综述第52-62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结直肠癌原发病灶的CT纹理分析在检测同时性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