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REEDM结构的能源微网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2.2 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 第14页 |
1.2.3 能源互联网模型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构建基于FREEDM结构的能源微网 | 第16-27页 |
2.1 计算机网络对能源互联网的启示 | 第16-18页 |
2.1.1 能源互联网网络的构建 | 第16-17页 |
2.1.2 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2.1.3 能源互联网的改进措施 | 第18页 |
2.2 FREEDM系统简介 | 第18-24页 |
2.2.1 固态变压器 | 第19-20页 |
2.2.2 智能能量管理 | 第20-21页 |
2.2.3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 第21-22页 |
2.2.4 分布式储能装置 | 第22-24页 |
2.3 FREEDM系统下的能源微网拓扑结构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FREEDM结构的能源微网系统的建模 | 第27-41页 |
3.1 固态变压器的建模与控制 | 第27-32页 |
3.1.1 AC/DC单相整流模块 | 第27-28页 |
3.1.2 隔离型DC/DC直流变换器模块 | 第28-29页 |
3.1.3 DC/AC三相逆变模块 | 第29-32页 |
3.2 光伏电池模型及控制方法 | 第32-36页 |
3.2.1 单体光伏电池的等效模型 | 第32-34页 |
3.2.2 最大功率点及其追踪方法 | 第34-36页 |
3.3 风电模型 | 第36-38页 |
3.3.1 风力机模型 | 第37-38页 |
3.3.2 双馈感应发电机模型 | 第38页 |
3.4 储能装置模型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基于FREEDM结构的能源微网的控制系统 | 第41-50页 |
4.1 单个微电源的控制方法 | 第41-47页 |
4.1.1 电压电流控制环的解耦 | 第41-43页 |
4.1.2 PQ控制 | 第43-46页 |
4.1.3 V/f控制 | 第46-47页 |
4.2 能源微网的控制策略 | 第47-49页 |
4.2.1 主从控制 | 第48页 |
4.2.2 对等控制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仿真分析 | 第50-65页 |
5.1 固态变压器的仿真 | 第50-55页 |
5.1.1 AC/DC单相桥式整流仿真 | 第50-51页 |
5.1.2 隔离型DC/DC直流变换仿真 | 第51-53页 |
5.1.3 高压DC/AC三相逆变仿真 | 第53-55页 |
5.2 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及其伏安特性 | 第55-57页 |
5.3 单相光伏发电并网的仿真 | 第57-59页 |
5.4 基于FREEDM结构的能源微网的仿真 | 第59-63页 |
5.4.1 三相发电并网的仿真 | 第59-61页 |
5.4.2 基于风光储能源微网的仿真 | 第61-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