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1.1 概述 | 第11-14页 |
1.1.1 锂离子电池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 第14-18页 |
1.2.1 层状Li-M-O及其衍生复合氧化物 | 第15-17页 |
1.2.2 尖晶石型LiMn_2O_4及其衍生物 | 第17页 |
1.2.3 其它结构的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17-18页 |
1.2.4 阴离子多聚体化合物正极材料 | 第18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18-20页 |
1.3.1 碳负极材料 | 第18-19页 |
1.3.2 合金材料 | 第19页 |
1.3.3 其它负极材料 | 第19-20页 |
1.4 电解液 | 第20-21页 |
1.5 隔膜 | 第21-22页 |
1.6 尖晶石型LiMn_2O_4的研究进展 | 第22-33页 |
1.6.1 尖晶石LiMn_2O_4的结构特点和容量衰减原因 | 第23-26页 |
1.6.2 尖晶石LiMn_2O_4的制备方法 | 第26-29页 |
1.6.3 尖晶石LiMn_2O_4的掺杂改性 | 第29-31页 |
1.6.4 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包覆改性 | 第31-33页 |
1.7 总结 | 第33-34页 |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 | 第36-41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6-37页 |
2.2 本工作中用的材料表征手段 | 第37-38页 |
2.2.1 物相分析 | 第37-38页 |
2.2.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分析 | 第38页 |
2.2.3 微观结构分析 | 第38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8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8-41页 |
2.3.1 电极制备 | 第38-39页 |
2.3.2 电池组装 | 第39页 |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固相退火法制备低应力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_2O_4的制备 | 第41-4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3.1 材料结构及表面分析 | 第42-46页 |
3.3.2 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氧化物(SiO_2,TiO_2)表面包覆改性尖晶石LiMn_2O_4的研究 | 第51-62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直接水解法制备SiO_2包覆尖晶石LiMn_2O_4及络合沉淀法制备TiO_2包覆LiMn_2O_4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4.3.1 实验制备的SiO_2包覆尖晶石锰酸锂结构与形貌 | 第52-54页 |
4.3.2 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4-58页 |
4.4 络合-水解法制备TiO_2包覆尖晶石锰酸锂简述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Li_xTi_5O_(12)包覆尖晶石LiMn_2O_4的表面状态及性能研究 | 第62-68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xTi_5O_(12) (3.5第62页 |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5.3.1 材料结构及表面分析 | 第62-65页 |
5.3.2 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水热法制备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68-78页 |
6.1 引言 | 第68-69页 |
6.2 水热法制备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 | 第69-71页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6.3.1 材料结构及表面分析 | 第71-73页 |
6.3.2 材料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73-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论文总述与未来工作展望 | 第78-80页 |
7.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8页 |
7.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78-79页 |
7.3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与专利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