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小通道热沉内单相及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1.2 微小通道划分 | 第14-15页 |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1.3.1 微小通道单相流动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1.3.2 形状结构对微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 第15-18页 |
| 1.3.3 表面处理对微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 第18-22页 |
| 1.3.3.1 机械加工表面处理 | 第18-20页 |
| 1.3.3.2 气相沉积表面处理 | 第20页 |
| 1.3.3.3 粉末烧结表面处理 | 第20-22页 |
| 1.3.4 针肋对微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影响 | 第22-24页 |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件 | 第26-38页 |
| 2.1 小通道传热实验台 | 第26-28页 |
| 2.2 实验件 | 第28-30页 |
| 2.3 实验件各部分结构 | 第30-32页 |
| 2.4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 2.4.1 物理量测量 | 第32页 |
| 2.4.2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 2.5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 第34-36页 |
| 2.5.1 误差与精度 | 第34-36页 |
| 2.5.2 减小误差的方法 | 第36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矩形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及可视化 | 第38-48页 |
| 3.1 矩形小通道结构 | 第38页 |
| 3.2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8-41页 |
| 3.2.1 通道底面温度 | 第39-40页 |
| 3.2.2 有效换热面积及流动沸腾 | 第40-41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3.3.1 沸腾曲线 | 第41-42页 |
| 3.3.2 换热性能 | 第42-45页 |
| 3.3.3 流型 | 第45-4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半开放式小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及可视化 | 第48-62页 |
| 4.1 开放式小通道结构 | 第48页 |
| 4.2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 4.3.1 沸腾曲线 | 第50-53页 |
| 4.3.2 热流密度对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3.3 质量流速对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 4.3.4 入口温度对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 4.3.5 通道结构对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 4.3.6 沸腾不稳定性 | 第59-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5章 小通道单相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 第62-72页 |
| 5.1 建立模型 | 第62-65页 |
| 5.1.1 数学模型 | 第62-63页 |
| 5.1.2 边界条件 | 第63-64页 |
| 5.1.3 网格独立性检验 | 第64页 |
| 5.1.4 数值计算有效性检验 | 第64-65页 |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5-70页 |
| 5.2.1 速度分布特性 | 第65-66页 |
| 5.2.2 温度分布特性 | 第66-69页 |
| 5.2.3 换热特性 | 第69-7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