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1-13页 |
| 1. 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主要结构内容 | 第15页 |
| (四)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 个案研究法 | 第15页 |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3.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五)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二、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 1. 生态 | 第17页 |
| 2. 生态乡村 | 第17页 |
| 3. 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二) 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 第17-21页 |
| 1.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 2. 现实必要性 | 第18-21页 |
| 三、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 (一) 桂林市临桂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 第21页 |
| (二) 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 (三) 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主要举措 | 第22-25页 |
| 1. 制定乡村发展专项规划 | 第22-23页 |
| 2. 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第23页 |
| 3. 注重古村落文化保护 | 第23-24页 |
| 4. 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 | 第24页 |
| 5. 打造特色农业基地 | 第24-25页 |
| (四) 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成效 | 第25-26页 |
| 1. 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 第25页 |
| 2. 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 第25页 |
| 3. 农民生态意识不断增强 | 第25-26页 |
| (五) 桂林市临桂区政府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 1. 生态乡村建设规划还不够系统 | 第26-27页 |
| 2. 乡镇生态建设浮于表面 | 第27页 |
| 3. 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 第27-29页 |
| 4. 生态建设资金渠道单一 | 第29页 |
| (六) 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 1. 全能型政府模式的影响 | 第29页 |
| 2. 生态建设目标模糊 | 第29-30页 |
| 3.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 第30页 |
| 4. 创新融资方式不到位 | 第30-31页 |
| 四、国内外生态乡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 第31-36页 |
| (一) 国外生态乡村建设模式 | 第31-32页 |
| 1. 韩国生态乡村建设模式及经验 | 第31页 |
| 2. 美国生态乡村建设模式及经验 | 第31-32页 |
| (二) 国内生态乡村建设经验 | 第32-34页 |
| 1. 江苏溧阳生态乡村建设 | 第32-33页 |
| 2. 浙江嵊州生态乡村建设 | 第33页 |
| 3. 广西恭城县生态乡村建设 | 第33-34页 |
| 4. 安徽黄山生态乡村建设 | 第34页 |
| (三) 国内外生态乡村发展经验启示 | 第34-36页 |
| 1. 注重生态乡村整体提升 | 第34-35页 |
| 2. 培养农村建设人才 | 第35页 |
| 3. 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 第35-36页 |
| 五、桂林市临桂区政府进一步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36-40页 |
| (一) 转变政府职能 | 第36-37页 |
| (二) 深化生态建设内涵 | 第37页 |
| (三) 培育新型农民 | 第37-38页 |
| (四) 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 第38-40页 |
| 六、结论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