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框架研究--基于目标和工具的视角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0页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5 创新和不足第18-20页
第二章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第20-21页
    2.2 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对象第21-22页
    2.3 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维度第22-23页
    2.4 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第23页
    2.5 宏观审慎政策的管理原则第23页
    2.6 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主体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协调第26-34页
    3.1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第26-27页
    3.2 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量化分析第27-31页
    3.3 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协调的分析框架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概述第34-43页
    4.1 货币政策工具简介第34页
    4.2 次贷危机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使用情况第34-36页
    4.3 FPC公布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第36-37页
    4.4 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的监管工具第37-40页
    4.5 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第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3页
第五章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协调第43-56页
    5.1 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第43-49页
    5.2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物价稳定的影响第49-50页
    5.3 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第50-52页
    5.4 货币政策工具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协调的初步构想第52-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第56-61页
    6.1 论文结论第56-57页
    6.2 政策建议第57-60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后记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研究
下一篇:三种企业估值模型及其对股票价格解释力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