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光)电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 | 第9-11页 |
1.3 电解水制氢 | 第11-14页 |
1.3.1 电解水制氢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2 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4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 | 第14-19页 |
1.4.1 光电阴极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4.2 影响光电阴极效率的因素 | 第16-17页 |
1.4.3 光电阴极的研究进展及提高光电阴极效率的方法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Ni-S/ITO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分解水产氢应用 | 第21-33页 |
2.1 前言 | 第21页 |
2.1.1 研究背景 | 第21页 |
2.1.2 本章创新点 | 第21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4.1 Ni-S电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2.4.2 表征方法 | 第23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3-24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2.5.1 电极的电催化性能 | 第24-28页 |
2.5.2 电极的电催化产氢机理 | 第28-29页 |
2.5.3 电极的表征分析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MoS_2/CdSe/NiO光电阴极的制备及其催化产氢应用 | 第33-50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1.1 研究背景 | 第33-34页 |
3.1.2 本章创新点 | 第34页 |
3.2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4.1 MoS_2/CdSe/NiO光电阴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3.4.2 表征方法 | 第36页 |
3.4.3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3.5.1 CdSe/NiO光电阴极的表征分析 | 第37-41页 |
3.5.2 MoS_2/CdSe/NiO光电阴极的表征分析 | 第41-45页 |
3.5.3 MoS_2/CdSe/NiO光电阴极的产氢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g-C_3N_4的光电阴极的构建及其催化产氢应用 | 第50-65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1.1 研究背景 | 第50页 |
4.1.2 本章创新点 | 第50-51页 |
4.2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4.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4.1 g-C_3N_4/NiO光电阴极的制备 | 第52页 |
4.4.2 表征方法 | 第52-53页 |
4.4.3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3页 |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4页 |
4.5.1 g-C_3N_4/NiO光电阴极的表征分析 | 第53-59页 |
4.5.2 影响g-C_3N_4/NiO光电阴极产氢的因素与产氢效率 | 第59-62页 |
4.5.3 g-C_3N_4/NiO光电阴极产氢的机理研究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