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掉层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演化规律研究 | 第21-5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结构内力重分布概念 | 第21-22页 |
2.3 掉层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4 算例设计及分析模型 | 第22-31页 |
2.4.1 算例设计 | 第22-26页 |
2.4.2 分析模型 | 第26-30页 |
2.4.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0-31页 |
2.5 掉层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规律分析 | 第31-48页 |
2.5.1 普通框架结构与掉层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规律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2.5.2 结构布置影响下的掉层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规律 | 第33-46页 |
2.5.3 结构布置影响下上接地柱中柱弯矩-曲率滞回曲线 | 第46-48页 |
2.6 小结 | 第48-51页 |
3 基于柱承载力调整的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51-79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掉层框架结构柱承载力调整的研究思路 | 第52页 |
3.3 柱承载力指标 | 第52-54页 |
3.3.1 楼层屈强系数 | 第52-53页 |
3.3.2 构件屈强系数 | 第53-54页 |
3.3.3 层内屈强系数比 | 第54页 |
3.4 分析算例设计 | 第54-57页 |
3.4.1 算例设计思路 | 第54页 |
3.4.2 算例设计 | 第54-56页 |
3.4.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7页 |
3.5 掉层框架结构的屈强系数变化规律 | 第57-59页 |
3.6 基于柱承载力调整的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 第59-76页 |
3.6.1 层刚度比 0.75 | 第60-66页 |
3.6.2 层刚度比 1.0 | 第66-71页 |
3.6.3 层刚度比 1.25 | 第71-76页 |
3.7 掉层框架结构柱承载力调整建议 | 第7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4 基于破坏控制的掉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初探 | 第79-91页 |
4.1 引言 | 第79页 |
4.2 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79-81页 |
4.3 基于破坏控制的掉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81-83页 |
4.3.1 抗震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81-82页 |
4.3.2 抗震设计方法基本过程 | 第82-83页 |
4.4 掉层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83-90页 |
4.4.1 算例设计 | 第83-86页 |
4.4.2 有效性验证 | 第86-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91-92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工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附录 | 第98-107页 |
A不同时刻上接地层各柱剪力分布 | 第98-101页 |
B不同时刻基底各柱剪力比分布 | 第101-106页 |
C上接地层中柱弯矩-曲率滞回 | 第106-107页 |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