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3 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矢量控制原理 | 第14-29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的特点 | 第14-15页 |
2.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数学控制模型 | 第15-17页 |
2.2.1 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方程 | 第15-17页 |
2.3 矢量控制中的数学坐标变换 | 第17-20页 |
2.3.1 Park 变换和 Clarke 变换 | 第17-18页 |
2.3.2 PMSM 在(dq)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模型方程 | 第18-20页 |
2.4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路与实现 | 第20-21页 |
2.4.1 矢量控制的基本概念 | 第20页 |
2.4.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5 SVPWM 调制原理 | 第21-28页 |
2.5.1 电压空间矢量(SVPWM)脉宽调制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2.5.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算法 | 第25-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 DSP2812 的 PMSM 的硬件系统的设计 | 第29-43页 |
3.1 硬件系统的整体概述 | 第29-30页 |
3.2 PMSM 伺服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30-35页 |
3.2.1 TMS320F2812 的介绍 | 第30-31页 |
3.2.2 DSP 最小系统的构成 | 第31-35页 |
3.3 伺服功率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5-39页 |
3.3.1 系统电源的设计 | 第35-36页 |
3.3.2 智能功率模块的逆变驱动及其外围电路 | 第36-38页 |
3.3.3 故障信号处理电路 | 第38-39页 |
3.4 反馈单元电路的设计 | 第39-41页 |
3.4.1 电流信号采样电路 | 第39-40页 |
3.4.2 速度检测电路 | 第40-41页 |
3.5 硬件电路实物图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 F2812 的 PMSM 软件模块设计 | 第43-51页 |
4.1 软件开发平台的介绍 | 第43页 |
4.2 软件总体的介绍 | 第43-46页 |
4.2.1 系统主程序及其中断程序 | 第44-46页 |
4.3 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 | 第46-50页 |
4.3.1 电流采样模块 | 第46-47页 |
4.3.2 速度采样模块 | 第47-48页 |
4.3.3 SVPWM 的 DSP 实现模块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伺服系统在 MATLAB 中仿真以及实验结果 | 第51-64页 |
5.1 MATLAB/SIMULINK 工具箱的介绍 | 第51页 |
5.2 系统的主要控件的介绍 | 第51-52页 |
5.3 SVPWM 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52-57页 |
5.3.1 数学变换模型 | 第53-54页 |
5.3.2 PI 调节模块 | 第54页 |
5.3.3 SVPWM 模块 | 第54-57页 |
5.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5.5 伺服系统仿真及程序调试 | 第60-63页 |
5.5.1 程序代码的编写 | 第60页 |
5.5.2 程序的调试方法 | 第60-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