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生活服务技术论文--饮食调制技术及设备论文--饮食设备与管理论文--饮食用具论文

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器具设计研究--以陶瓷饮食器具设计为例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4-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4页
    1.1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7-21页
        1.1.1 关键词解析第17-19页
        1.1.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觉醒第19-20页
        1.1.3 中国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第20页
        1.1.4 文化设计: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第20-21页
    1.2 国内外课题研究的现状第21-24页
    1.3 当下饮食器具设计发展面临的问题第24-26页
        1.3.1 全球化对于传统饮食器具的影响第24页
        1.3.2 生活方式改变对传统饮食器具的影响第24-25页
        1.3.3 外来市场对传统饮食器具的影响第25页
        1.3.4 传统手工艺人流失对传统饮食器具的影响第25-26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第26-27页
        1.4.1 梳理脉络第26页
        1.4.2 整理概念第26-27页
        1.4.3 找出传统饮食器具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法第27页
    1.5 研究方法第27-29页
        1.5.1 研究样本的选择第27-28页
        1.5.2 主要研究方法第28-29页
    1.6 论文框架第29-30页
    1.7 概念名词解释第30-34页
        1.7.1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内容第30-31页
        1.7.2 饮食器具设计的分类第31-32页
        1.7.3 影响设计的五个因素第32-3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34-50页
    2.1 对于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饮食器具发展叙述第34-48页
        2.1.1 饮食器具设计的启蒙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第34-35页
        2.1.2 饮食器具设计的迅速发展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第35-39页
        2.1.3 饮食器具设计的辉煌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39-42页
        2.1.4 饮食器具设计的多元化时期:隋唐五代宋元时期第42-46页
        2.1.5 饮食器具设计的顶峰时期:明清时期第46-47页
        2.1.6 饮食器具设计多样化的时期:近代时期第47-48页
    2.2 总结第48-50页
第3章 不同历史时期下的陶瓷制作工艺研究第50-70页
    3.1 人造物时代——陶瓷工艺的诞生与发展第50-66页
        3.1.1 手、物质以及记忆的结合第50-51页
        3.1.2 人类文明的想象空间——火第51-52页
        3.1.3 陶器与“人造物”的四大时期第52-56页
        3.1.4 制陶工艺的发展第56-61页
        3.1.5 瓷器与瓷烧制工艺时代第61-66页
    3.2 分析与总结第66-70页
        3.2.1 中国传统工艺的继承第66-67页
        3.2.2 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第67-70页
第4章 不同历史时期下的不同设计审美观研究第70-103页
    4.1 各时期的器具造型设计第70-80页
        4.1.1 造型审美设计方式:第70-76页
        4.1.2 造型与生活方式第76-78页
        4.1.3 造型与使用功能第78-80页
    4.2 各时期的纹样符号设计第80-97页
        4.2.1 早期纹样:原始的文字记录第80-82页
        4.2.2 纹样的起源与发展:人对自然的思考第82-84页
        4.2.3 传统纹样的形成:点线面的结合第84-91页
        4.2.4 饮食器具上常见纹样第91-97页
    4.3 各时期的色彩颜色设计第97-101页
        4.3.1 设色意识第97页
        4.3.2 中国传统设色思想第97-98页
        4.3.3 中国不同时期饮食器具上的设色第98-101页
    4.4 分析与总结第101-103页
第5章 不同历史时期下的不同使用功能研究第103-122页
    5.1 饮食器具的五大类别第103-104页
    5.2 炊食具第104-110页
    5.3 盛具设计第110-112页
    5.4 饮食器第112-118页
        5.4.1 饮酒器第113-116页
        5.4.2 饮茶器第116-118页
    5.5 进食具设计第118-120页
        5.5.1 筷子第118-119页
        5.5.2 匕第119-120页
    5.6 贮藏设计第120页
    5.7 分析与总结第120-122页
第6章 不同历史时期下的不同设计思想研究第122-132页
    6.1 设计思想的影响要素第122-123页
        6.1.1 自然因素第122页
        6.1.2 人文因素第122-123页
    6.2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第123-129页
        6.2.1 自然主义设计思想第124-126页
        6.2.2 人本主义设计思想第126-127页
        6.2.3 物用主义设计思想第127-129页
    6.3 分析与总结第129-132页
第7章 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文化融合研究第132-141页
    7.1 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融合第132-136页
        7.1.1 新石器时期:由村落迁徙带来的文化融合第132页
        7.1.2 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政权交替带来的文化融合第132-133页
        7.1.3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贸易往来带来的文化融合第133-135页
        7.1.4 宋元至明清时期:由国家统一带来的文化融合第135-136页
    7.2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136-138页
        7.2.1 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136-138页
        7.2.2 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第138页
    7.3 文化融合影响下的饮食器具设计第138-140页
        7.3.1 西方快餐主义文化对饮食器具设计的影响第138-139页
        7.3.2 中西饮食器具的结合对于传统饮食器具设计的影响第139-140页
    7.4 总结与分析第140-141页
第8章 继承与发展第141-165页
    8.1 我国饮食器具设计未来发展:与现代的结合第141-146页
        8.1.1 现代工业化环境与传统手工业的结合第141-142页
        8.1.2 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第142-144页
        8.1.3 现代设计审美与传统元素设计的结合第144-146页
    8.2 饮食器具设计未来趋势:体验设计第146-158页
        8.2.1 行为体验第147-149页
        8.2.2 感官体验第149-152页
        8.2.3 交互体验第152-154页
        8.2.4 情感体验第154-158页
    8.3 文化设计的发展趋势第158-165页
        8.3.1 商业设计,设计多元化第159-161页
        8.3.2 文化的回归,生活的融入第161-162页
        8.3.3 大众设计,差别化设计第162-163页
        8.3.4 有机融合,旋转上升第163-165页
结论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能材料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研究
下一篇:软、硬段共改性无卤本质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