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2 叶尖间隙监测、主动控制及阻尼识别的背景及意义 | 第19-21页 |
1.3 叶尖间隙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4 叶尖间隙主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5 叶片阻尼识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基于电涡流触发脉冲法的叶尖间隙测量实验研究 | 第29-47页 |
2.1 电涡流触发脉冲法的技术原理 | 第29-35页 |
2.1.1 电涡流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29-31页 |
2.1.2 优化的静态标定法 | 第31-33页 |
2.1.3 触发脉冲法的技术原理 | 第33-35页 |
2.2 叶尖间隙测量原理实验台设计 | 第35-39页 |
2.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2.2.2 测试叶片 | 第36-37页 |
2.2.3 静态标定系统 | 第37-38页 |
2.2.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8-39页 |
2.3 基于原理实验台的叶尖间隙测量实验研究 | 第39-42页 |
2.3.1 静态标定实验研究 | 第39-40页 |
2.3.2 叶尖间隙测量实验 | 第40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40-42页 |
2.4 叶尖间隙测量的误差分析 | 第42-45页 |
2.4.1 精度分析 | 第42-43页 |
2.4.2 稳定性分析 | 第43页 |
2.4.3 有限元验证 | 第43-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基于真实机组的叶尖间隙测量与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 第47-65页 |
3.1 基于真实机组的叶尖间隙测量实验台设计 | 第47-51页 |
3.1.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3.1.2 测试叶片组件 | 第48-49页 |
3.1.3 电液比例定位系统 | 第49-51页 |
3.1.4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1页 |
3.2 基于真实机组的叶尖间隙测量实验研究 | 第51-55页 |
3.2.1 静态标定实验研究 | 第51-52页 |
3.2.2 叶尖间隙测量实验研究 | 第52-55页 |
3.3 基于真实机组的叶尖间隙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55-60页 |
3.3.1 叶尖间隙主动控制原理与方法 | 第55-57页 |
3.3.2 辅助系统 | 第57-58页 |
3.3.3 叶尖间隙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 第58-60页 |
3.4 真实机组的叶尖间隙测量与主动控制误差分析 | 第60-63页 |
3.4.1 测量精度分析 | 第60-61页 |
3.4.2 误差分析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叶片阻尼识别方法与实验研究 | 第65-77页 |
4.1 叶片阻尼识别方法研究 | 第65-67页 |
4.1.1 正则比例实模态识别原理 | 第65-66页 |
4.1.2 正则比例实模态识别误差 | 第66-67页 |
4.2 基于LMS Test.Lab的静态叶片模态阻尼系数测试 | 第67-72页 |
4.2.1 LMS Test.Lab软件介绍 | 第67页 |
4.2.2 静态叶片阻尼系数测试 | 第67-72页 |
4.3 旋转叶片阻尼识别方案研究 | 第72-76页 |
4.3.1 旋转叶片激振方式 | 第72-75页 |
4.3.2 旋转叶片阻尼识别方案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3-95页 |
附件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