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焦煤超纯制备工艺研究
|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5-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0-34页 |
| 2.1 国内外煤炭的超纯制备的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2.2 微细粒煤泥的浮选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 2.3 分散—选择性絮凝技术 | 第29-3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试验准备过程 | 第34-38页 |
| 3.1 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34页 |
| 3.2 试验药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 3.3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4 原生煤泥的初步探索试验研究 | 第38-58页 |
| 4.1 成灰矿物在煤中的存在形式及解离分析 | 第38-44页 |
| 4.2 原生煤泥的磨矿解离试验 | 第44-49页 |
| 4.3 原生煤泥的浮选机试验 | 第49-5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重选精煤的浮选试验研究 | 第58-78页 |
| 5.1 煤样中成灰矿物的解离分析 | 第58-62页 |
| 5.2 重选精煤选择性絮凝-浮选的浮选机条件试验 | 第62-71页 |
| 5.3 重选精煤的浮选柱试验 | 第71-76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6 PAM与PEO的絮凝效果对比 | 第78-85页 |
| 6.1 分散剂 | 第78页 |
| 6.2 PAM与PEO的作用机理 | 第78-80页 |
| 6.3 絮凝效果对比 | 第80-84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85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作者简历 | 第92-9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