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4-15页 |
1.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1.1.2 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需要 | 第14-15页 |
1.1.3 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需要 | 第15页 |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24页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5-17页 |
1.2.2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23页 |
1.2.3 旧城更新与城市公共安全 | 第23-2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8-40页 |
2.1 相关基础理论梳理 | 第28-30页 |
2.1.1 安全行为理论 | 第28页 |
2.1.2 CPTED理论 | 第28页 |
2.1.3“街道眼”理论 | 第28-29页 |
2.1.4 可防卫空间理论 | 第29页 |
2.1.5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 第29-30页 |
2.2 城市公共安全理论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2.2.1 国外城市公共安全理论研究 | 第30-31页 |
2.2.2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理论研究 | 第31页 |
2.3 城市更新理论脉络梳理 | 第31-35页 |
2.3.1 国外城市更新理论梳理 | 第31-32页 |
2.3.2 我国城市更新理论梳理 | 第32-35页 |
2.4 城市更新中安全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 第35-38页 |
2.4.1 英国纽卡斯特尔城市中心区安全设计 | 第35-36页 |
2.4.2 日本建筑密集街区更新灾害避难救援设计实例 | 第36-38页 |
2.4.3 规划案例启示 | 第38页 |
2.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更新协同研究 | 第40-60页 |
3.1 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更新研究 | 第40-46页 |
3.1.1 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分类 | 第40-42页 |
3.1.2 城市公共安全的特征 | 第42-43页 |
3.1.3 城市公共安全的功能 | 第43-44页 |
3.1.4 城市更新特征 | 第44-45页 |
3.1.5 城市更新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45-46页 |
3.2 历史维度下城市公共安全建设解析 | 第46-51页 |
3.2.1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建设 | 第47页 |
3.2.2 古罗马的城市建设 | 第47-48页 |
3.2.3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 第48页 |
3.2.4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建设 | 第48-49页 |
3.2.5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 | 第49-50页 |
3.2.6 近代城市规划 | 第50-51页 |
3.3 规划维度下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剖析 | 第51-52页 |
3.3.1 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 | 第51页 |
3.3.2 城市规划缺乏公共安全理念 | 第51-52页 |
3.3.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整体脆弱 | 第52页 |
3.3.4 城市综合防灾能力不足 | 第52页 |
3.4 旧城更新维度下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剖析 | 第52-59页 |
3.4.1 旧居住区问题剖析 | 第52-55页 |
3.4.2 旧工业区问题剖析 | 第55-56页 |
3.4.3 旧商业区问题剖析 | 第56-58页 |
3.4.4 旧综合区问题剖析 | 第58-59页 |
3.5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安全视野下城市更新规划策略构建 | 第60-80页 |
4.1 更新系统解构 | 第60-61页 |
4.1.1 更新目标 | 第60页 |
4.1.2 更新原则 | 第60-61页 |
4.1.3 更新框架 | 第61页 |
4.2 以公共空间为对象的城市更新基本要素 | 第61-64页 |
4.2.1 需求要素 | 第61-62页 |
4.2.2 行为要素 | 第62页 |
4.2.3 安全要素 | 第62页 |
4.2.4 环境要素 | 第62-63页 |
4.2.5 空间要素 | 第63-64页 |
4.3 以公共空间为对象的安全属性剖析 | 第64-70页 |
4.3.1 行为安全属性 | 第64-65页 |
4.3.2 心理安全属性 | 第65-66页 |
4.3.3 防卫安全属性 | 第66-68页 |
4.3.4 防灾安全属性 | 第68-70页 |
4.4 公共安全视野下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 第70-79页 |
4.4.1 行为安全策略 | 第70-73页 |
4.4.2 心理安全策略 | 第73-74页 |
4.4.3 防卫安全策略 | 第74-75页 |
4.4.4 防灾安全策略 | 第75-79页 |
4.5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城市公共安全视野西安小雁塔片区城市更新策略探索 | 第80-100页 |
5.1 更新动因 | 第80-81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80页 |
5.1.2 区位条件 | 第80-81页 |
5.2 现状问题剖析 | 第81-87页 |
5.2.1 现状用地 | 第81-83页 |
5.2.2 交通组织 | 第83-84页 |
5.2.3 基础设施 | 第84-85页 |
5.2.4 文化活动 | 第85-86页 |
5.2.5 安全管理 | 第86页 |
5.2.6 安全感调查 | 第86-87页 |
5.3 更新机制 | 第87-88页 |
5.3.1 更新诉求 | 第87-88页 |
5.3.2 更新目标 | 第88页 |
5.4 小雁塔片区公共安全体系更新策略 | 第88-91页 |
5.4.1 完善体系—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 第88-90页 |
5.4.2 搭建平台—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平台 | 第90-91页 |
5.5 小雁塔片区公共安全规划设计更新策略 | 第91-98页 |
5.5.1 交通规划 | 第91-93页 |
5.5.2 绿地系统规划 | 第93-94页 |
5.5.3 公共空间规划 | 第94-96页 |
5.5.4 城市建筑安全风貌引导 | 第96-97页 |
5.5.5 地下空间安全规划 | 第97-98页 |
5.6 小雁塔片区公共安全更新保障策略 | 第98-99页 |
5.6.1 管理制度保障 | 第98页 |
5.6.2 文化建设保障 | 第98-99页 |
5.6.3 公众参与保障 | 第99页 |
5.7 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8页 |
发表论文 | 第106页 |
实践项目 | 第106-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