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借壳上市的相关概念 | 第11-15页 |
| 2.1 借壳上市的定义 | 第11页 |
| 2.2 借壳上市的分类 | 第11页 |
| 2.3 借壳上市的优劣 | 第11-13页 |
| 2.4 借壳上市的现实需求 | 第13页 |
| 2.5 借壳上市的实现途径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游族网络借壳上市的案例介绍 | 第15-24页 |
| 3.1 借壳方游族网络的基本资料及借壳原因 | 第15-17页 |
| 3.1.1 借壳方游族网络的基本资料 | 第15页 |
| 3.1.2 游族网络借壳的原因 | 第15-17页 |
| 3.2 卖壳方梅花伞的基本资料及卖壳原因 | 第17-19页 |
| 3.2.1 卖壳方梅花伞的基本资料 | 第17页 |
| 3.2.2 梅花伞卖壳的原因 | 第17-19页 |
| 3.3 游族网络借壳上市的操作过程 | 第19-20页 |
| 3.3.1 定向回购 | 第19页 |
| 3.3.2 吸收合并游族网络 | 第19页 |
| 3.3.3 游族网络的变更登记 | 第19-20页 |
| 3.4 借壳上市后双方财务指标分析 | 第20-21页 |
| 3.4.1 梅花伞卖壳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分析 | 第20-21页 |
| 3.4.2 游族网络借壳前后的财务指标变化分析 | 第21页 |
| 3.5 游族网络借壳上市后的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 3.5.1 创始人林奇为游族网络的最大股东 | 第21页 |
| 3.5.2 公司扩展了经营范围 | 第21-22页 |
| 3.6 游族网络借壳上市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分析 | 第22-24页 |
| 3.6.1 购买方和被购买方的认定问题研究 | 第22页 |
| 3.6.2 游族网络的合并成本及商誉的确定 | 第22页 |
| 3.6.3 对游族网络借壳上市的合并会计处理分析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游族网络高溢价借壳上市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24-32页 |
| 4.1 关于高溢价(商誉)的概念问题 | 第24-26页 |
| 4.1.1 商誉的定义 | 第24页 |
| 4.1.2 商誉的内涵 | 第24-25页 |
| 4.1.3 商誉的主要特性 | 第25页 |
| 4.1.4 商誉的基本分类 | 第25-26页 |
| 4.2 高溢价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 4.3 同时期其他企业借壳上市的溢价汇总 | 第26-28页 |
| 4.4 游族网络高溢价上市的原因 | 第28-30页 |
| 4.5 高溢价借壳中出现的问题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游族网络借壳上市的启示 | 第32-37页 |
| 5.1 游族网络的借壳上市给其他公司的启示 | 第32-34页 |
| 5.1.1 选择一个高性价比的壳公司 | 第32-33页 |
| 5.1.2 如何选择入市的时机 | 第33-34页 |
| 5.2 给市场监管者的启示 | 第34-35页 |
| 5.2.1 增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加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力度 | 第34-35页 |
| 5.2.2 加快完善各种机制建设 | 第35页 |
| 5.3 中小投资者应学会运用自己的监督权 | 第35-3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7-38页 |
| 6.1 结论 | 第37页 |
|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7-38页 |
| 6.2.1 不足之处 | 第37页 |
| 6.2.2 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