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串口通信的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设备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串口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 | 第15-20页 |
2.1 串口通信设备管理系统 | 第15页 |
2.2 主要开发技术 | 第15-18页 |
2.2.1 WINFORM | 第15-17页 |
2.2.2 LINQ概率选择技术 | 第17-18页 |
2.3 MS SQL SERVER 2012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串口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0-26页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0-21页 |
3.2 性能需求分析 | 第21-22页 |
3.3 模型需求分析 | 第22-25页 |
3.3.1 流程模型 | 第22-23页 |
3.3.2 用例模型 | 第23-24页 |
3.3.3 时序模型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串口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 第26-34页 |
4.1 架构设计 | 第26-28页 |
4.1.1 架构模式 | 第26-27页 |
4.1.2 逻辑架构 | 第27-28页 |
4.1.3 动态视图 | 第28页 |
4.2 功能设计 | 第28-29页 |
4.2.1 管理功能 | 第29页 |
4.2.2 监控功能 | 第29页 |
4.2.3 远程功能 | 第29页 |
4.3 类图设计 | 第29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29-32页 |
4.4.1 设计规范 | 第30页 |
4.4.2 表字段的定义 | 第30-32页 |
4.5 界面设计 | 第32页 |
4.5.1 登陆界面设计 | 第32页 |
4.5.2 管理端界面设计 | 第32页 |
4.5.3 设备端界面设计 | 第32页 |
4.6 系统提示信息发送设计 | 第32页 |
4.7 系统安全设计 | 第32-3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串口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34-49页 |
5.1 业务处理实现 | 第34-37页 |
5.1.1 信息流转 | 第34页 |
5.1.2 消息提醒 | 第34-35页 |
5.1.3 安全验证 | 第35-37页 |
5.1.4 异常检测 | 第37页 |
5.2 数据访问类实现 | 第37-41页 |
5.3 系统通信流程实现 | 第41-47页 |
5.3.1 串口通信实现 | 第41-42页 |
5.3.2 套接口通信实现 | 第42-44页 |
5.3.3 网络通信实现 | 第44-45页 |
5.3.4 视频监控通信实现 | 第45-46页 |
5.3.5 系统紧急预警通信实现 | 第46-47页 |
5.4 系统安全实现 | 第47-48页 |
5.4.1 传输安全认证机制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分析与界面展示 | 第49-56页 |
6.1 系统测试 | 第49-53页 |
6.1.1 功能测试 | 第49-51页 |
6.1.2 性能测试 | 第51-53页 |
6.2 系统界面展示 | 第53-55页 |
6.2.1 设备列表界面 | 第53页 |
6.2.2 设备详情界面 | 第53页 |
6.2.3 日志界面 | 第53-54页 |
6.2.4 权限设置界面 | 第54页 |
6.2.5 参数配置界面 | 第54-55页 |
6.2.6 设备对比界面 | 第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