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操作复杂度模型的电子证据可信性度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计算机取证流程可信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电子证据可信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 第18-28页 |
2.1 计算机取证 | 第18-22页 |
2.1.1 计算机犯罪与电子证据 | 第18-20页 |
2.1.2 计算机取证概述 | 第20-21页 |
2.1.3 计算机取证技术 | 第21-22页 |
2.2 计算机反取证技术 | 第22-24页 |
2.2.1 数据加密技术 | 第23页 |
2.2.2 数据隐藏技术 | 第23-24页 |
2.2.3 数据擦除技术 | 第24页 |
2.3 计算机取证可信性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4 操作复杂度模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数据擦除行为下电子证据可信性度量方法研究 | 第28-41页 |
3.1 不同表现形态下电子证据分类 | 第28-30页 |
3.2 电子证据的操作复杂性研究 | 第30-39页 |
3.2.1 操作复杂性度量指标选择 | 第30-31页 |
3.2.2 操作复杂性参数选择 | 第31-32页 |
3.2.3 证据分类下操作复杂性度量及分析 | 第32-39页 |
3.3 数据擦除行为下证据可信性推理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能力-动机驱使下证据可信性度量方法 | 第41-52页 |
4.1 证据分类下的能力评估方法 | 第41-46页 |
4.1.1 计算机操作能力评估分级 | 第42-44页 |
4.1.2 能力分级的模糊度量 | 第44-46页 |
4.2 动机驱使下操作概率度量 | 第46-48页 |
4.3 能力-动机驱使下电子证据可信性推理 | 第48-51页 |
4.3.1 证据链完整时证据可信性度量 | 第49-50页 |
4.3.2 证据链不完整时证据可信性度量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案例分析与算法实现 | 第52-62页 |
5.1 电子证据可信性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5.1.1 计算方法思想 | 第52页 |
5.1.2 计算方法描述 | 第52-53页 |
5.2 案例描述及应用 | 第53-59页 |
5.2.1 案例背景 | 第53-54页 |
5.2.2 案例分析 | 第54-59页 |
5.3 电子证据可信性度量工具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70页 |